2014年4月24日星期四,孟宪承书院副院长苏振兴老师,学工组组长兼团委书记梁宏亮老师出席了此次午餐会。11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与老师们谈论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老师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份午餐,一个小时,一个话题,一个态度承载老师一份希冀。
餐会伊始,有同学提出想要克服自己胆小怯场的毛病,却不知道该如何做,梁老师鼓励其他同学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有同学笑谈“不要戴眼镜,看不到就不会紧张”;有同学建议“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保障,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取无费力之功”;有同学也表示“上课的时候抓住机会锻炼自己,自信给人无限勇气”。梁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回答,并且补充道:“用积极的心态践行实践,勇于尝试,敢于挑战,慢慢锻炼自己的能力。”梁老师告诉同学们要积极主动的寻求进步的机会,敢于尝试,勇于进步,把进步当做一种习惯。
梁老师鼓励同学勇于尝试
有同学也表达了自己的疑问,“支教值不值得去?”梁老师肯定的告诉同学“大学一定要做一次社会实践,支教也是一种实践,如果有好的支教机会自己一定要把握住,锻炼自己,提升自我的教师素养。”苏老师也鼓励同学们实践教育工作,对于自我对于支教的认知,苏老师告诉大家“支教也要有实践出发点,要选择活动是否能够体现支教的价值,‘支教”也是当老师,准备不充分对支教对象也是不利的。自己要有责任使命,与同学接触的过程中,探索自己的教育使命。”老师们的教诲让我们理解了“身正为师”的含义。
同学们认真听取“责任论”
餐会最后,梁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大学生活的感触,梁老师讲到“混寝制度”时表示,人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大家要多体验多元文化,多元交流甚至于多元性格的冲击,充实自我;每个人对于交往对象的广度深度的需求不同,这也导致大家觉得混寝之后舍友关系不亲近的原因;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改变不了事物的发展那就改变自己看待事物发展的态度。梁老师还说,教师的培养过程就是一种素养的积累,我们用四年的积累学做一个优秀的人,用丰富的大学充实自我的修养,提升我们对于教育的审视。梁老师还告诫同学们,教育方式不能靠模仿,模仿不等于学会,模仿也是一定程度的退步。老师的话让每个同学也认真思考了何谓“学者”“师者”。
老师分享自己的体会
一个小时的餐会帮助了同学们更好的成长。一份午餐,一个思考,一次收获,一步印记,一次进步,让老师感受到的都是一份欣慰。“学会优秀,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文:团建中心 石晶
图:团建中心 钟靖
2014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