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下午三时,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培中心共同举办的生命教育讲座在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235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上海市金陵中学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培中心培训主管、中学高级教师曾强作为主讲,为孟宪承书院的同学们带来题为《关注生命:教育的永恒课题》的讲座。
图1-生命教育讲座
在讲座的开头,曾老师用生动的故事引入,进而与大家探讨了最近几年发生在中学和大学校园里面一些“轻视生命”、“忽视生命”的重大事件。在探讨的过程中,曾老师向大家推出“关注生命”的教育话题。他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价值的追求即追求真正的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同时,他还认为,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图2-同学们认真地听讲
接着,曾老师向同学们解读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纲要》的主要内容。他还介绍了现阶段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同时,他也强调了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即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这部分的最后,曾老师介绍了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即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既要充分运用学科的知识点,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图3-曾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是曾老师对于校本化生命教育案例“成长的天空”的简单介绍。在阐述了现在学生心理素质日益下降的众多原因之后,曾老师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抗逆力。他说,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学生在身处恶劣环境下懂得在不利的条件中自我调节,从而产生积极正面的结果。同时,曾老师也强调,抗逆力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并且不断增强,抗逆力强的学生能够以更健康的姿态去适应逆境。另外,曾老师还总结了抗逆力培养的三种方式,即以优势视角发现抗逆素质、以生命榜样传递抗逆素质和以体验式学习提升抗逆素质。当然,曾老师更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不仅能够学以致用,在抗逆文化中实现自我成长;而且能够将抗逆力的培养带到未来的教师岗位,并带给未来的学生们。
图4-曾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游戏规则
在讲座的尾声,曾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互动游戏。首先,他随机抽取了三位同学走上讲台。然后,三位同学分别从一个袋子中捞取乒乓球,规则是只可用一只手,但捞取的方式不限。最后,一位学生助手会记录乒乓球的个数及编号。通过参与游戏的体验,同学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抗逆力的含义,而且从中领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讲座结束之前,曾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几段精彩的视频,主要是以抗逆力为主题的夏令营和“成长的天空”活动等,其中令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电影《小孩不笨》的桥段。在片段中,父母在餐桌上教育孩子不要使用手机,但自身却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个故事教会同学们如何言传身教,并且能够以身作则。
图5-曾老师与同学们探讨游戏的意义
本次生命教育讲座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对于当下作为大学生的师大学子来说,关注生命是永恒的学校课题,他们能够从中获得培养自身抗逆力的技能;另一方面是对于未来作为教师的书院学生来说,生命教育会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讲座,这些师范生提前体验了并了解了如何为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整个过程。
孟宪承书院 屠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