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8日,又是一个周四中午,孟宪承书院午餐会如期举行,餐会邀请了书院副院长苏振兴老师,院长助理杨艳红老师,学工组长兼团委书记梁宏亮老师。本次餐会上老师们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困惑,为他们的发展支招。
老师倾听同学的疑惑
老师们首先为同学中普遍存在的“拖延症”问题支招,很多同学明知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手机和电脑上没有意义,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或是学习效率低,列出时间表也无法按计划完成。对此梁宏亮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经验之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要有“信息素养”,从网络中筛选出你真正需要的信息。自我的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决定了你是与新媒体和谐共存还是被它缚住手脚。”苏振兴老师则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客观的分析:“既然压力能使你不得不克服惰性、改变你原先的习惯,不妨就给自己施压,迫使自己养成好的习惯。”
在大家关心的就业问题上,苏老师直言:“专业知识不可忽视,奖学金是学习能力最直接的反映,是招考条件中的硬指标。”杨艳红老师则回答:“取法于其上,方得始终。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且较高的起点,向着‘将军’的目标出发,才有成为将军的可能。持续四年朝着明确的目标出发,水滴石穿,这股力量也不可小觑。”
同学讲述自己的困惑
对于有同学纠结于“十年合约”和自己想从事事业的矛盾,老师们以过来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让这位同学的问题得到了满意的解答。苏老师做了个比喻:“一旦你从事教师工作,很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因为教师就像南瓜一样,越老越甜。”杨老师的话更是让同学不自觉鼓起了掌。她精辟地道出了兴趣与就业方向存在矛盾时的解决方法:“一个职业不可能满足你所有的期待,那么就该在兴趣与专业之间寻求平衡点,交叉点。把你的兴趣融入你所从事的职业中,你的潜力就是无穷的,热情也会是无穷的。”
谈到学校伙食以及一些后勤设施的问题,苏老师打趣道:“据说北大的后勤远不如华师大,虽然我们的硬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绝对一流,但我们有一流的学生。学校是把经费投入到更有利于我们今后发展的学术研究资源中了。优秀师资、专业活动、学术报告……这些离开大学就没有的资源你们可一定要且行且珍惜。”
这次午餐会以苏老师又一个巧妙的比喻结尾:想成为优秀教师,记住一个巴掌:大拇指——宏大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立足的根本;食指——指导引领学生前行;中指——有主体,成为中心;无名指——无名英雄般的存在;小指——教师从细节做起,小处做起,教育无小事。
午餐会的气氛温馨轻松,老师的回答总是如此“有爱”而又睿智,带给同学们远超40分钟的思考。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午餐会的思考蕴含着老师的良苦用心,更带给了同学们进行交流的宝贵机会。
文:团建中心 董姝悦
图:团建中心 钟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