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以“博涵问道、汇雅论今”为主题的首届两岸三地高校现代书院制教育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孟宪承书院院长王建磐、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吴薇、院长助理杨艳红,学工组长兼团委书记梁宏亮,以及书院学生代表尹畅、程思祎、乔佳玉、金笛、王博文、孙誉豪组团参加,并进行了主题汇报。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我校书院师生代表200余人出席,是亚太地区高校间围绕书院制教育举办的首次多边专题研讨。
在论坛上,吴薇代表书院做了题为“建构师生成长共同体、推进师范生养成教育”的主题发言,从创设提供学生自由发展的享社区、打造引领学生共同成长的导师团队、营造勤学乐学崇尚科研的良好学风、重视教师教育素质养成的第二课堂四个方面入手,介绍孟宪承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院长余济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院长、原副校长郑志明,台湾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学院院长周怀朴,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院务主任张爱萍,台湾政治大学政大书院执行长蓝美华,复旦大学任重书院院长王德峰,加拿大约克大学副校长Lambert-Drache等也进行了主题发言,介绍所在学校书院办学的特色。两岸三地高校的书院办学既特点鲜明,又开放包容,各高校互相借鉴促进,共同关注书院办学水平和与育人失效的提升。
专题研讨•交流书院制发展热点问题
除主题报告,与会师生代表还围绕现代书院制特点与发展展望、现代书院制与创新人才培养两个主题,就书院的定位目标、书院的体制机制、书院办学与通识教育、书院院系的分工合作,书院学科混合住宿的优缺点、书院活动与学生工作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书院院长王建磐指出,如何处理学校、书院和院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书院制度推进过程中一个始终值得关注的问题,也特别重视在学校的框架下,书院与院系双方的互补关系。书院学生代表乔佳玉表示,师范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突出的专业能力,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住宿相互混合有利于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会上,与会师生代表充分肯定了书院制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实施书院制教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书院办学围绕立德树人,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学习生活社区建设,积极推进通识教育和养成教育,着力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人发展。
论坛最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台湾清华大学厚德书院、台湾政治大学政大书院、复旦大学任重书院、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和我校孟宪承书院共同发起成立高校书院联盟。联盟成员将本着自愿、平等、合作、发展的原则,围绕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学术研究三个方面,开展互补性合作,提升书院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传播中国大学书院制教育的好声音。
在京期间,书院学生代表还社会实践团还参观走访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内的在京985高校,就“中国高校书院制的发展现状”课题进行了400余份问卷调查和50余个别访谈。返沪后,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调研报告的撰写,为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决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