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秋节,是华东师范大学2014级新生学子开学报到后的第二天,刚报到2天的新生们仍处于入学适应阶段。小雨是陕西人,她的爸爸昨天报到完毕后就上了回家的火车,她说:“这是第一次离开家,也是第一次一个人在外过中秋节,昨天爸爸走的时候就忍不住哭了,虽然有很多新同学,但是还不是很熟,其实心里有点想家。”在这个特别的中秋节,为了给书院的学子像在家一样的感受,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特别策划组织了“情满师大•爱在书院”中秋节系列活动。
牵手学导•寻找最美的师大
“都说爱在华师大,华师大是沪上最美的大学,每个新生对其都有自己的想象和憧憬。那么,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文脉廊,朴实的烟灰色花岗岩体现了我们师大人文学者低调的卓越……”恰逢中秋,书院学生导师与新生学子,牵手共游师大,成为这个中秋节新生学子最开心的时光,学生导师顾妍正热情地向学弟学妹们介绍着师大美景背后的人文故事。这也是书院特别为新生设计的了解和熟悉校园的特别活动。
在活动开始前,每个新生学子都会领到一本《ECNU-校园人文地图》,新生学子将在学生导师的带领下“按图索骥”,寻找师大的地标美景,探索师大的人文情怀。一品端砚•一卷书香——那是图书馆;人之为学•通达为上——那是会通碑;薪火相传•师道绵长——那是文脉廊;北起俞塘,南迄黄浦——那是樱桃河;百年沧桑,风骨犹存——那是尚义桥。听着自己的学导对师大人文景致绘声绘色的讲解,新生学子的思绪也仿佛随着迎面而来的清风,感到了丝丝的清爽。
一天的游览结束,新生学子们的身体虽然感到疲惫,但是对师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却得到了质的升华。与此同时,学生导师和新生学子间的情谊也悄然升温。学生导师制度是书院实行朋辈辅导的专属制度,他们与学弟学妹结为学习、生活成长的共同体,而今天的共游师大只是一个开始。学生导师们不仅会从各个方面关心关爱到每一位书院学子,更会用一个更优秀的自己来影响书院学子更好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寝室联谊•感受温暖的社区
“一二,一二……”八根竹竿起起落落,击打着地面发出清脆欢快的声音。展现苗族人中秋传统活动的竹竿舞正在进行中,小伙伴们脚下生风,在穿着苗族服饰的领舞姑娘的指导下,脚步越过一个个竹竿。在中秋圆月下起舞是苗族同胞祈福传情的最直接的方式,大家心中怀着同样浓厚的祝福起舞,脸上洋溢着明亮的微笑。
这场盛宴以游园闯关的形式开展,分为9个室内展厅、2个室外展厅。主题涵盖了:乡土•聚孟院、我的梦想由你实现、DIY花灯、苗族竹竿舞、中秋祝愿树等。每一个活动室都经过书院社区服务中心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为的就是带给书院学子最好玩、最温馨的中秋体验。
在活动中,参与同学关注书院微信公众账号,阅读“中秋节习俗文化”微信推送,即可免费领取一个纸质的“中秋文化纪念小灯笼”和一张“游戏闯关卡”。同学们可以在端午文化纪念灯笼上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更能够凭游戏闯关卡,参与中秋文化体验活动,每一个活动项目都是中秋习俗的化身,体现了浓浓的情谊。
在游园会中,还有很多新同学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月饼带到了现场和同学们分享,把一个人品尝的味道分给更多的人品尝,把一个人拥有的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体味。
千里的思念•离乡的孩子不孤单
“刚来这里两天,我原以为中秋节会自己一个人躲在没人的角落里哭泣,思念爸妈……可是通过今天的‘寻找最美师大’和‘中秋游园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有爱的师大和有爱的书院。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的新同学,晚上我和我的学导和室友一起游园,我们还拿了闯关的奖品呢,真的很开心!”14级物理专业的新生杨杨这样告诉记者。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书院学生社区还实行楼层指导老师带领下的寝室长、楼层长、学生导师自主管理的制度,让95后新生学子在楼层长和学生导师的带领下,将在这里体验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具有规范的集体生活。在这离开家乡的第一个中秋节里,95后的新生们与有爱的学导,可爱的室友,在美丽的师大,温暖的社区,很开心,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