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是中国的第三十个教师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在学生共享空间209教室举行新学期的人生导师交流会,总结上学期的工作经验,商议本学期的发展计划。书院对于人生导师的工作非常重视,此次交流会由孟宪承书院院长王建磐教授主持并召开,同时,副院长苏振兴老师、院长助理杨艳红老师、学业指导办公室主任李桦老师等也出席了会议。此外,书院还邀请了化学专业丁旵明老师、数学专业温玉亮老师、中文专业文贵良老师、外语专业金衡山老师、历史专业李磊老师、生物专业袁崇刚老师、美术专业王远老师、地理专业卢晓旭老师、思政专业黄建君老师以及体育专业李世昌老师等十一个专业院系的人生导师代表共同商议新学期的工作。
会议开始,王建磐院长首先点明本次会议的两个目的。其一是鉴于本学期开始书院有三个年级的学生,所以要考虑如何满足三年级学生的需求,比如教师教育方面;另一方面是反思过去人生导师工作的经验,探讨下一步导师活动的开展方式。
之后,围绕王院长的发言,各位人生导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两个学期以来的人生导师工作经验,并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他们对书院人生导师的未来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针对高低年级不同需求的问题,金衡山老师提出“一年级以谈话为主,二年级以活动为主,三年级以科研为主”的建议。针对师生交流形式单一的问题,袁崇刚老师则指出,书院需要为学生提供人格培养,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他在发言中建议人生导师的活动可以设定主题,导师也可以更换,并请不同专长的导师来满足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主动性欠缺的问题,李磊老师指出,孟院学生的认同感应该在师大基础上,因此建议导师活动不局限于专业,面向书院其他专业学生开放,文科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参观理科实验室,以此来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此外,其他各位老师也提出了包括“拓展交流形式、探索创新模式”、“开展全方位指导,满足多年级需求”、“加强学科交流、突破专业局限”在内的好几项有利于推动人生导师工作前行的建议。
会议的最后,王建磐院长总结了各位导师的建议,并对新学期的导师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总结过后,王建磐院长鼓励导师尝试新的交流形式,更希望导师与书院能保持沟通交流,推动人生发展导师工作的发展与优化,让师范生能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