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铃兰旗袍兴趣小组走访旗袍一条街


    2014年11月8日,刚刚成立的铃兰旗袍兴趣小组迎来了第一次的集体出游。我们一行5人,走访了位于上海市卢湾区长乐路上的旗袍一条街。

    走着走着,发现门牌号与我们目标旗袍店差距越来越大。惊觉走错了方向,不过我们还是沿着错路继续走了一段。那一路景色实在太美,不论是水果店、冷饮店还是餐馆都文艺范儿十足。天空飘过五个字——这里是上海!!!!TAT真不愧是魔都~几个路痴的妹子一起走访,找反方向也真是醉了><

展馆外部
    错路上的意外收获往往最令人欣喜,亦难忘。我们又惊奇地发现了这边路上的“中国蓝印花布馆”,印象中蓝印花布与旗袍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偶们兴奋地穿过马路走进去。这个三层高蓝印花布馆深居弄堂,如秘密花园一般僻静、优雅。参观的人寥寥无几,除了我们也不过只有一老外和他的随身翻译而已。

观者寥寥无几

    不出所料,进入展馆,一排排的蓝印花布面料的旗袍映入眼帘,很好奇蓝印花布是如何与旗袍联系到一起?关于蓝印花布与旗袍的结合,是一个值得我们日后进一步去探究的问题。

    最后我们与朱馆长确立了日后合作办展的意向并有幸拿到了朱馆长的名片。旗袍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的推广与蓝印花布的相同,任重而道远。我们也会一直努力尽己所能承担好这份责任。

【反思——收获】
    NO.1 文化VS商业化
    旗袍目前商业化市场化严重,与店家谈论旗袍文化问题,感觉十分别扭。店主对旗袍文化也并不了解。对于一些销售以外的问题只是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旗袍设计制作由专门的工作室和手工艺者来完成。

专访对旗袍热爱的旗袍店老板娘

    然而,事实上文化与商业化二者并不冲突,甚至可以说二者是相互依赖的,如果能够将二者有机结合,比如开展旗袍沙龙等,在推广旗袍文化的同时销售旗袍相关商品,那么旗袍业的发展必定是前途无量!

    NO.2定位&品味
    旗袍的价格也是出奇的高,并非普通大众所能接受。针对这一问题,几位店主的回答给了我们答案:
    BC•home店的老板娘如是说,“价格高不是问题,主要是场合要求。日常生活中很少会去穿旗袍,除非要出席重要场合。”
    香港隆盛洋服店的老板说,“现在旗袍主要走高端路线”这是一个店的定位,我们自然不好评说什么。
    蓝印花布馆馆长针对这个问题也说,通常高文化层次者才会选择穿像蓝印花布的朴素、优雅风旗袍。
    归结起来就是,旗袍由于布料昂贵、制作工艺复杂导致其价格过高。而旗袍的销售对象也是“高精尖”的少部分人。

众星捧月
    NO.3调研&经验
    由于尚未确立研究课题及问题准备不够充分,我们在提问方面存在很大缺陷——问题不明确、没有针对性,也难以深入。因此现在的走访也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以备日后科研之需。

为受访者准备的小礼物
    本次我们只调查了长乐路这一条街,而这条街又比较特殊,特殊在于:
    第一,接近市中心,消费水平高,这里的旗袍店绝大多数是定制旗袍,价格也格外高,甚至并不存在大众价格;
    第二,这里外国人明显较多,而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好奇心、新鲜感等心理因素势必对附近旗袍店的销量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本次得到的信息难免片面,更多、更广、更深入的调研会在我们之后的活动中开展。

卖儿童旗袍的外国品牌店

【锦衣旗袍诗 曼玉花样时】

    铃兰旗袍兴趣小组追求文艺、公益和科研三位一体。这一次长乐路上的文艺之旅为我们的科研搜集到了包括对那一路段近20家的旗袍店店主及零星的顾客进行采访的上百张照片和近十条有效录音等一手资料,同时目前旗袍市场中文化的缺失,更是为我们兴趣小组之后活动在内容与形式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只看不买的Window-shopping,还时不时问些令店家感到奇怪的问题,在店主鄙夷的目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赞叹人家的旗袍真好看,真漂亮。哈哈~我们旗袍兴趣小组也是蛮拼的~哦呵呵!

成员收集市场上的旗袍照片
    团队建设中,欢迎对旗袍感兴趣且热心公益、或对旗袍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想法的小伙伴随时加入偶们~
    联系电话:15121106751 张同学

                                          图:刘晓琳

文: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