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团】14级地理科学专业参加非遗进校园启动仪式及古琴鉴赏活动


    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延续民族文脉,2014年11月21日上午, 14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同学们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2014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及"高山流水——源远流长的古琴艺术"鉴赏活动。

图书馆非遗进校园启动仪式现场

    学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花重金为广大华师学子准备丰富的文化大餐,并注重文教结合。学校通过修补古典文献、开展纪念仪式、进行民俗学展演和活动体验等多种方式进行人文传承、传统文化教育。

非遗进校园启动仪式

    在图书馆的主题展览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古琴的琴道、流派、名家、典故等等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也为身处华师、身处上海的我们能接触到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而感到幸运和骄傲。

同学们饶有兴致地观看古琴知识展板和古琴文化实物展示

    启动仪式之后,在大学生活动中心C区报告厅里,我们更近距离地了解了古琴,邂逅了古琴。古琴制作传承人杨致俭先生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古琴的相关知识和古琴斫制。杨老师幽默风趣的华语让整个报告厅里欢声阵阵,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窥探到了这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古琴艺术的冰山一角。

杨先生弹奏古琴
    在讲解的间隙里穿插着老师的古琴演奏。一区《流水》,琴声或紧或慢,仿若水流或湍或缓,余韵悠长勾起听众内心的起伏跌宕,一区绕梁,令人浑身有种透灵的感觉。《阳关三别》中,琴声勾勒着内心那"淡淡的忧伤",进而是"忆往昔的欣喜",曲行将末,又是“那不舍的离别愁绪”。 而一首《平沙落叶》中,点点琴声中似乎真的涌现出了那番“借鸿鹄之远志,抒逸士之心胸”的高远意境。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作为现存最早的、古老的、活着的艺术,古琴具有别样的价值。在此过程中,杨老师表现出的那种对艺术的虔诚与敬重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作为高校在校生,未来祖国的栋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谢我们的辅导员益建芳老师不辞辛苦带领我们参与本次活动并留下可贵的影像资料,也感谢学校给予我们如此优雅的环境以欣赏我国艺术的精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队伍之中,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文:李四仙
图:益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