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对14级中文新生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中文专业的两位人生导师竺洪波老师和杨焄老师强强联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生导师活动。早上八点,二十号楼活动室就坐满了学生,22名学生与两位老师共同度过了一段轻松美好而又收获满满的上午时光。
论文?论文!
11月是大学的期中考试月。书院14级的莘莘学子也迎来了步入大学殿堂的第一次大考。中文专业的考试形式通常是交一篇独立撰写的文章,有别于大家习以为常的“做卷子”。面对陌生又熟悉的论文,许多同学不知如何下笔。以何欣怡为代表的几位同学针对“如何写论文、怎样确定论文主题、如何应用理论材料、写论文到底有什么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两位老师与同学们交流了各自的看法,杨焄老师更是以亲身经历举例,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写论文的要领和培养做论文能力的重要性。
读书?读书!
对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读书是专业必修课。那么在繁忙的大学生活中,怎样选择性的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好书就成了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杨焄老师指出:要在专业老师推荐书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需要去选择,同时要注重读书的方法:要把正反观点的代表书目相结合,全面看待书中的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去整理读书笔记,可以在不断摘抄整合的过程中梳理自己的想法,建立起自己的观点。竺老师则对理论书的阅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中文专业的学生应从关注作家作者转向关注研究,运用自己的思维去研究书中的观点,得到自己的看法,这对专业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两位老师又多次用著名文学家钱钟书举例,使同学们更加明确了正确的读书方法。
理论?实践!
关于大家提出的要不要把理论付诸实践的问题,两位老师这样解释:理论是人在作品中提出的,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开始接触实践,了解理论能够促进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实践。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用多种方式满足自己对知识探索的需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课堂?课堂!
14级的新生刚经历高考,脱离升学压力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也有所淡化。因此,一些同学坦言迷失了学习的方向,不知道该如何捕捉老师课堂上的重点。针对这个问题,竺老师和杨老师给了我们值得思索的意见。两位老师肯定了认真听课的重要性,并建议我们课后对老师课堂所讲进行思考,利用自己的体验、理解与所学理论,对课堂内容提出自己的认识与见解。
在这次特别的人生导师活动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近阶段在大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两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使同学们受益匪浅。特别感谢竺洪波老师和杨焄老师的指导,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两位老师还会解答我们更多的问题,为中文专业的同学们指引出一条健康的大学学习、生活之道,将我们导向更美好的人生。
文:黄泓 王佳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