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文专业人生导师杨焄与14级的同学开展了一场主题交流会。有别于以往的漫谈式沟通,本次交流会杨焄老师事先给同学们布置了功课——胡宝国先生的《史记的命运》,交流会以这篇文章的解读开启了杨焄老师与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传授学术秘籍的大门。
交流会伊始,杨焄老师直入主题,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史记》的命运:成书后在汉代并非备受推崇,却在后世展露光辉。杨焄老师围绕着胡宝国先生的叙述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部作品产生后必然经历一段波折,受推崇抑或遭受漠视都和时代的特征相关。但是,倘若确是一部珍品,作品中的亮点必然会在某个时代、某个环境、某个节点下被人挖掘”。
在杨焄老师的评论方法引领下,李鑫博同学提出了有关“红学”的命运演变,黄子轩同学也围绕着“西王母”的形象演变向老师提出疑问。杨焄老师一一做了解答和指导,又以《西厢记》和《牡丹亭》为例论证,引发了同学们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在交流会的后半场,杨老师与同学们交流近期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同学们的阅读情况以及论文写作情况,并接受大家的自由提问。同学们的提问跨越古今、中外,杨焄老师凭借他渊博的学识都做了详尽的解答。活动接近尾声时,陈文浩同学对莎士比亚《麦克白》的解读中对悲剧的表达方式和悲剧的场景安排有疑问,在对作品的结构安排上,陈 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杨焄老师又以《哈姆雷特》以及《李尔王》中悲剧情节安排为论据层层深入。在鼓励大家对作品要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想法之时对陈文浩的提问做了确切的解答。
整个交流会同学们受益匪浅,纵使早晨八点阴霾寒冷,但是在师生的交流探讨中,同学们都受到了杨焄老师的渊博的学术思维的焄陶,感受到了学术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