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12级地理学科专业的同学们不再为双十二而剁手疯狂,而是聚在了孟院208微格教室进行一周一次的微格教学活动。虽然今天卢晓旭老师临时有事情没有来,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讲课的热情。
“朱老师”在板书
首先,是朱咏琦同学讲解了台风成因与移动路径,是沪教版专题11的一部分内容。在讲课开始,“朱老师”先播放了一段最近的新闻,这段新闻讲述了菲律宾遭受台风“黑格比”侵袭的事件。这是一个很好的新课导入,因为它很好的结合了生活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学生兴趣。紧接着“朱老师”利用气旋分析了台风的本质与成因以及分布等知识。再者,结合我国遭受台风袭击的地区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台风的三大基本路径,最后简单谈了谈台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同学们一致认为整堂课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语速过快,缺乏课堂讨论等。
“何老师”在讲课
第二个出场的何金波同学为我们带来了专题——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何老师”首先利用相关图片进行了导入教学,分步骤引导同学们理解矿物组成岩石,岩石又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又列出了岩石的三大基本分类: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最终“何老师”将重点放在三大岩石的转化上,着重分析了其互相转化的关系。作为师范生中为数不多的男同学的“何老师”上课声音洪亮,注重提问,教师范儿十足。
“何老师”在板书
作为最后一位出场的王天琪王老师讲授的是人教版第三章最后一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课题。“王老师”先给“学生们”发了导学案,让学生们自主看书五分钟并进行填写。学案导学是之前同学们进行讲课中并未使用过的教学方法,是值得大家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借鉴的。紧接着对书中的探究活动进行了分析探索,并以活动中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最后的课堂评价中,同学们认为“王老师”的课堂灵活不死板,并且认为“王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课堂上多多利用知识导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王老师”也虚心的接受了大家的建议。
阳光的“王老师”

同学们在认真的做导学练习

同学们在认真的做笔记
在讲课结束以后,大家还坐在一起讨论各自不太懂的知识点,氛围极好,十分有趣。时光总是匆匆,短暂而又充实的下午时光就这样结束了。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更深的友谊,共同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
文:朱咏琦
图:何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