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生涯职业发展中心举办孟院讲堂第三讲


    2014年12月17日13:30,共享空间202,由“哲学小王子”蔡剑锋老师主讲的孟院讲堂第三讲如期而至。围绕师范生的教育,蔡老师主讲的题目是:成长与成全——对教师和教学的反思。

蔡老师娓娓道来
    以孟宪承书院的培养理念为引子,蔡老师娓娓道来。首先,蔡老师认为适教+乐教=善教,“适教”强调的是一种教师技能,相对容易做到的;而对于“乐教”,事实上,这是我们一直在强调,但是长期以来这一点却是很少真正实现过的。随后蔡老师对照西方先进培养方式“书院制”,谈及孟宪承书院的发展前景。他对“未来”有两种理解,一是物理时间上的,在这个层次上,孟院学子的未来是职业化;二是在人生层面上的,未来指的就是当下。最后,蔡老师提出了孟院培养的问题:教育还是教化。在蔡老师看来,这两个词寓意是不同的,教育的主体是职业教师,他们是所谓“博学的人”,他们履行的是免责的责任;教化的主体是智者,他们是使人智慧的人,他们履行的是真正的责任。
    在一番侃侃而谈后,蔡老师切入主题“成长与成全”。蔡老师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精彩的论述。

同学们专心致志
【关联是基础】
    第一点是关联——因材施教。教学是对象性活动,蔡老师提出“存在是一种对关联的领会”,点出了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常常遇到的一种困扰即学生认为老师讲得很对,但是事不关己,其结果就是老师和学生都在捱时间,原因就是老师和学生没有形成一种关联。蔡老师也指出了教育公平的问题,他强调作为一个有限的人,我们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重要性,那些我们没有关照到的人,我们本身对他们就没有重要性。
【成长是尺度】
    第二点是成长——破旧立新。在这一点上蔡老师指出人生的每一次都是最后一次。并且以自己初为人师所得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不是学生的代理人,而是把握时机,给予启发,做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成全是目的】
    第三点是成全——教学相长。蔡老师说成全是双方的。作为老师和学生,我们只有互相把对方当作“自己人”才能做到这种成全,就像一句“没事,我担着”往往比许多逻辑分明的说理更值得信赖。
长达三小时的讲座,蔡老师旁征博引,以小见大,用生动的现实案例诠释晦涩的哲理,在场的同学们受益良多,反思之后,对教师与教学有全新的理解。
    孟院讲堂第三讲圆满结束。下一讲,孟院讲堂,期待你的身影。

受益颇丰
                                                                   文:李晨 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