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我和书院的故事”征文(八)


我的书院梦
    当众多中国高校沉浸于简单追求就业率的迷途中时,引进书院制不失为一个务实且华丽的转身,书院制个性化教育的改革,将丰满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为社会输送更有素质的人才。我们的孟宪承书院从开办到日趋成熟,从学习他人到独立创新,书院在进步,我们在成长。
    对于书院的建设,我的心中有一个梦想。
    首先,书院应具有独立性,书院的功能应与学院区分开。学院注重于“教书”,那么书院便应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大学生可以同属于某个学院和书院。现在的孟宪承书院,与其它学院并列存在,属于书院的学生便完全属于书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切断了学生与同专业院系的联系。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孟院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师范生的学业由专业所在的学院管理,在难度和内容上与非师范生区分,而书院专注于教师技能与人格培养,另一种是书院制定详细的师范生教育计划,将专业学习与教师技能训练相结合,增大教师素质教育的学分,而不是通过十大中心来提高学生的教师素质。我们急需系统而全面的培训。十大中心所举办的活动,固然可以提高我们的积极性,但大部分自由性高且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而且活动形式大都是以竞赛的形式展开,但是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我们如何去参加这种比赛呢?
    其次,突出书院的特色。个性化教育是我们的特色,导师制是很好的方法,但是我们在选择导师时,范围应该更加广阔,而且展开形式也不应仅局限与座谈。例如,我们可以请许多有经验的高中教师作为导师,导师可以带领同学们走入高中课堂;我们也可以请体育系、音乐系、美术系的老师或研究生作为导师,带领同学们进入各种音体美的个性化教育。健全的人格教育是我们的特色,混寝便是很好的途径。书院通过精心安排跨学科、跨文化背景的学生同住一个寝室,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文化差异、感悟包容、平等这些现代理念对思想交流、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帮助这些未来社会精英形成现代价值观和健全人格。师范生也是我们的特色,那么书院便应该突出师范生的特色,在个性化教育的同时,寻找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相比所具有的特色,这便是孟院的特色。
    最后,书院的学生应具有自由性。相信随着孟宪承书院的管理和运行日趋成熟,书院的主体将不仅限于师范生,而师范生也将不仅属于孟宪承书院。到那时,书院将是一个开放的结构,是一个专注于学生的人格教育且面向全校的结构。学院像父亲,书院像母亲,各有侧重,共同构建温馨家园。
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