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我和书院的故事”征文(十六)


规划、实践、梦
    时光,总是那么静悄悄的,从不经意的角落冒出来,又在看不见的地方溜走。还是那辞旧迎新的爆竹声声,告诉我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这一年,我从中学走向大学,从卧室走向寝室,从班级走向书院,从参与者走向组织者。我也悄悄地经历着变化,经历着成长。
    犹记得在中学担任班长时的忐忑,当选学习部部长时的激动;犹记得卸任时候的伤感,离开时候的愁绪;犹记得大学入学时的惶恐,参与竞选时的自信。那些记忆,仍然未曾远去,而我,现在已经是班里的学委,党建和职发中心的干事。
    犹记得辅导员和学长学姐们语重心长的劝诫,那一声声“数学系人的觉悟”仍然萦绕在我的耳畔。
    入学已经半年,我深深地知道专业课的不易,学委肩上的压力,两个中心工作的重量。但我不曾后悔,当初的选择,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锻炼,更是激励!
    周日的晚上,常常是我最忙碌的时刻。完成没有完成的作业,安排下一周的人生导师活动,进行孟院党委网站的维护,为数学分析学习讨论小组借房间,还有,制定下一周的周计划。
    和学委的工作以及党建中心的工作相比,职发中心的活儿或许没有那么规整。时不时地冒出来一个活动,便是一周左右的忙碌。多亏了部长的提前预告,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半年来,我从部长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做活动的技能,更是一种条理和规整。
    这里所谓条理和规整,就是宽松的计划。当初看到疯传的学霸姐妹花的学习计划表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的只是惊讶,惊讶于有人可以把时间安排地如此细致与详尽,但我也知道,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懒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即。即便制定了这样的学习计划,但必定会有变化。
    然后,当我看到在每一次的部门例会或者不是例会的时候,在安排完新的任务后,两位部长总会对前阵子大家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还会很细致地告诉大家下一个阶段,或许是一周,一旬,又或者是一个月,可能会有的活动,并且进行分工。
    或许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没感觉有什么不同。但当这样的句式出现地频繁了的时候,当我也潜移默化地用上这种句式的时候,我才感受到了其中的神奇之处。
    大学之前的学习,都是那么的有条有理。早上固定时间醒来,固定的时间开始早读,固定的时间开始上午第一节课,固定的时间去吃饭,固定的时间开始下午第一节课,固定的时间放学,固定的时间到家,固定的时间开始写作业,基本上固定的时间去睡觉。然后循环往复。从周一到周五,从春天到冬天。若要说变数,唯有一些学生工作。中午开个会,参加个活动,办个比赛,颁个小奖。若是没什么事,就小憩一下。
    可是,进了大学,这一切都不同了。早上不一定有早课,下午常常没有课。人就变得懒散了。
没早课的日子,放任自己睡到自然醒,然后把早饭和中饭变成一顿饭。下午没课的日子,再睡一个回笼觉,醒来看夜色如墨。晚上不想睡的时候任性的熬夜。熬到路上在没有学子,熬到万籁俱寂,熬到整层楼只有一台电脑发出的暗淡的光。
    我曾认为,这是自由。
    做任何想做的事,因为再也没有逼着自己早睡早起的人,再也没有逼着自己快去看书的人,再也没有喊自己吃饭的人。

    后来,我知道,这是束缚。

    是胃的不适逼我醒来,是头的疼痛逼我入睡,是眼睛的酸涩逼我离开电脑,是要交的作业逼我投入学习。

我到底是怎么了?我问自己。
    是因为混乱。
    没有规划的日子就是一团糟。只有规划才能如课程表一般约束自己的行径。
    开始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是愉快的。
    当回访母校,听恩师说,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就会越学越好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两位部长规划活动的习惯。
梦在远方,践行的路在脚下,有了规划的习惯,我相信,路会越来越畅达。
                                           陶勍 
                                         1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