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和我的实践梦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翻遍整本论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短小的一句——“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浮华,只有质朴和文饰相和谐,才可以成为君子”。
作为一名孟院的大一新生,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和工作给了我太多的感受和触动。孟院是一个可以让梦想绽放的地方。在孟院,我不仅感受到了一个未来教师应有的求知精神,也在各项学生工作当中感受了的实践的挑战性和乐趣。“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句话虽然看似和我的实践梦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它恰恰是梦想的基石,坚定而稳固。
“文质彬彬”是一种理想化的精神境界,一个人,须坚持内在的修身治学,寻求外在的自由洒脱,方得内外兼修,从而拥有君子的胸怀和气度。这样的君子境界是一个大学生应该追求的,更是一个未来的老师应该向往的。尤其是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本身学习的是富有灵性的中国文化,润泽内心,就更应该注重塑造自己人格的表现,使得自己几年以后站在讲台上,不仅仅用博学感染学生,更因为自己的人格魅力被学生所崇拜。
新进孟院,我就有幸成为了中文师范班的团支部书记。而我的实践梦想就是希望在团支部的工作中,用“文质彬彬”的理念感染到每一个人。
担任团支书的这一个学期,说实话并不轻松,毕竟大学里,大家的时间都比较自由,无论是发布通知还是组织团日活动,都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
开学之后,我们孟院14中文联合团支部第一次开展了团日活动,我为它取名为“晨星破晓”,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颗能够以光芒点破黎明的晨星。第一次的团日活动是以联欢会的形式召开的,我所希望的是大家可以通过第一次的聚会,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增进了解,因为,支部成员的了解和熟识是开展任何活动的基础。我还可以回忆起很多准备和筹办过程中的细节,其中的辛苦和收获早已了然于心。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才艺的展示和游戏穿插进行,我们更是采访了很多同学对于大学生活的感受和期望,做成了视频,给了大家一个巨大的惊喜。
我想,很多人也许记不起那天做了什么游戏,或是享用了哪些零食,但这一次活动对于大家的意义就是一个崭新的开端,和一份对集体的认同感。而大家在活动中表现自我,亦是对于自我外在表现的一种锻炼。这是文质彬彬中“文”的提升。
第二次,我为大家制定的团日活动名为“文化之旅”,即大家走出校园,到上海的各个文化景点。由班级投票后,最终上海博物馆成为了集体行的最终目的地,当然,也有同学选择自己出行,从中华艺术宫到当代艺术馆,从鲁迅故居到田子坊,我们的足迹遍布了上海的文化标记。我还记得在上海博物馆时大家专注地看展品时的表情,似乎要和那久远的时代融合在一起一般,每一个人,一定都为之惊叹,为之触动。
这是一次亲自感受上海,感受海派文化的旅途,你会在这次旅途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更会爱上这里的点点滴滴。无论你来自哪里,总有一天,我们质朴的内在里,会被深深地烙印上四个字——“上海文化”。而这就是文质彬彬中“质”的凝练。
一个大学的优秀团支部,其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将大家组织在一起,开展一些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感情,更要使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集体,在这个集体的活动中得到一些精神力量,在多年之后,依旧能感谢这个集体所给予他的感动和收获——这便是孟院的学生工作所给予我的梦想挑战。因此,我在努力地当好一个引领者,从我开始,为做一个“文质彬彬”的中文人,孟院人,付出着我的行动。他们每一个人,也会做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独属于我和我的支部的实践梦想,只等待着我们在孟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