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2015年寒假社会实践系列稿(一)


离巢半载回母校:教育的薪火相传

 

    骤降的寒意挡不住紧系华师与母校的学子心,情系母校实践活动于2月1日拉开帷幕,摊位咨询宣传顺利进行。
    当日下午,实践小组一行3人在母校——南宁市第二中学汇合,进行摆摊的准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播放视频,大家井然有序地完成手上的工作,激动又紧张地等待着活动开始。

精心布置的摊位

    傍晚时分,活动正式开始。我们小组三人以一对一咨询的形式展开宣传,前来咨询的同学和家长数量确实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意料,其中主要以高三学生群体为主,大家对华师有浓厚的兴趣也有不少疑惑甚至误解。经过近3个小时的活动,我们总结出同学们的问题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 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是否一定要当老师;
    二. 免费师范生政策到底是什么;
    三. 校园生活、配套硬件设施;
    四. 现阶段学习中产生的疑惑。
    随着活动的展开,不单是坐在我们摊位上咨询的同学,越来越多的同学及家长聚拢过来,听着我们的解答,了解到虽然广西目前的招生计划以师范生方向为主,但华师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同时,我们也通过展示PPT和视频,让更多的同学、家长重新认识了免费师范生政策,视频中华师得天独厚的一校两区的优美环境让在场不少同学心生向往,而一对一的耐心解答也帮助不少同学解决了一些关于高考、备考的疑惑。尽管摊位宣传的时间有限,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使更多人了解到一个更全面的华东师范大学,也为其后的下班宣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希望本次活动能成为联接两所学府的温暖桥梁。
    2月3日晚,与淅沥小雨和路途橘黄的灯光相伴,我们华东师范大学情系母校小组再次走进了曾经熟悉的教学楼。教学楼灯火依旧,肃静依旧,又是一届新人在为高考埋头奋斗。
    按照计划,我们走进了高三21班的教室,准备为正在高考路途上披荆斩棘的小鲜肉们提供一场经验讲座以及关于各科学习的Q&A。这个小型讲座的主讲人为华师大13级思想政治专业的免费师范生赵钰宁,Q&A部分则由所有成员负责。
【一场关于高考经历的饕餮盛宴】
    赵钰宁同学一进门,看见黑板上赫然大书:“学姐降临”四字,这场面引得全场大笑,气氛一下子从刚刚自习的肃静紧张转变为轻松和期待。

赵钰宁同学分享交流

    交流中我们从平行班与重点班的对比开始,引入第一个点:个人定位与选择。进入高三,应该如何定目标,如何一个个实现,如何约束自己等,这些听上去较为教条的道理赵钰宁学长都以交流和建议的语气与台下的学弟学妹们一一分享,并且结合了21班班级整体与年级的情况、各科老师的情况来浅析。身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师范生,我们结合以往的了解和经验着重对21班老师配备情况进行了了解和分析,整理出一些与老师们合作、沟通的方法,告诉学弟学妹们应该如何面对老师的教学和课后作业,如何在课余时间与老师们交流沟通、释放情绪,并提醒他们一定要重视老师,不要因为个人的学业进程而将老师这个异常重要的板块忽略。
    在这个讲座之前,我们还与21班的班主任李老师进行了短暂的交流。这位看上去很瘦小的老师在我们的讲座进行时还在座下像一名普通的同学认真地聆听,我一开始甚至没有发现。想起自己高三那年陪伴我的老师们,大多会默默地坐在辅导室里等待同学们的问题与疑惑,但是有时他们来了很久我们都没有发现。这样许多无言的付出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而我们却“没有发现”。    

同学们认真倾听

    本次小讲座持续了四十多分钟,覆盖了高考方向、生活、心态等各个方面,让学弟学妹们有了一些收获并且方向更清晰了。而我们作为输出者也并非“公益奉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不仅与学生们对话,无形中也与过去与我们一起度过高考的老师、现在带高三的老师以及未来我们所要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话。我们终于了解,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巧,对学生心理的极高洞察力和应对能力,还要有一颗耐心、热情和善良的赤诚之心。
【略急略赶的Q&A】

与同学交流难题

    讲座结束后就进入Q&A环节,同学们好像总有很多问题让我们总是滔滔不绝难以停止……几乎所有学科的问题都问了一遍,赵钰宁学长、刘畅和我都尽量给予了完善的解答,问到数学问题时还写了大半黑板………直到下课铃响起,我们终于不得不停止同学们的提问,并提供了联系方式让大家课后交流。我们发现在这种Q&A的形式下能更好地了解到同学们的想法和对一些常见疑惑的处理方法,这对我们深入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非常有帮助。
【总结】      
    这次的下班课堂活动我之所以总结为教育的薪火相传,不仅是因为我们将高考经验和学科方法分享给学弟学妹们,还是因为我们以曾经的高中生,如今的大学生的身份与高中老师们有了更深刻的交流。 接力赛里,前一个运动员跑过一个循环将接力棒递与下一个运动员;天神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将光与热授予人类,今天讲台上的一个个普罗米修斯则将知识与品性传授给下一代,打开他们追求真理的大门;而我们又在未来继承这项事业,这不就是一个不断画下去的优雅的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