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2015年寒假社会实践系列稿(二)


探究高考改革对师范生就业之影响

    根据最新发布的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上海高考将采用3+3模式:①不分文理②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③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选考5月考试④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⑤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⑥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由于高三需要考试的选考门数比以前增多,我们推断导致高中老师会有一定的缺口,针对高考改革的影响,我们向高中老师进行访谈求证并咨询学校招聘要求和动态并准备调查问卷来分析应届毕业生在就业上的动向,心态,要求和困难。

高考改革新政

    1月27日,我们前往建平中学对在职高中教师进行访谈。我们采访的老师为建平中学教研组带头人方庆媛老师。这位老师有多年高三执教经验,并且作为新高一的班主任,她所带领的这一届同学将直面新一次的高考改革。
    首先,我们就高考三加三改革提出了有关课时的疑问,原本在高二提前分流的加一学生需要在高三时继续修读化学一个学期多。所以,作为一线教师平时课业中要针对这种课时上的改变做出什么调整?内容上还是进度上?方老师回答:“内容基本没变,但是以前高三加一学生才会涉及到的补充化学知识会直接按内容补充在贯穿两年多的学习中,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们在高中前两年的学业压力会陡然上升,掌握的知识内容要在短时间内消化,需要学生有更高的自觉性。”
    另外,新一次高考改革催生了学校的课程设计改革,由于学生在高考三门课程上的选择五花八门,所以学校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以教学班为单位,不再考虑行政班。每个学生按照他所选择的是水平考、高考,在上课时间到对应班级上课。这种课程设计导致了物、化、生、地的老师的巨大空缺,原本每个年级只需配备3到4名老师,但现在却出现了老师走班产生的缺老师情况,因而学校亦在招新。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高考改革确实使课程增多并导致师资不足。建平中学最近刚结束一轮招聘。来应聘的有清华,北大,复旦和华师大等多所名校的优秀人才。对于学校招生时一般看中的是老师哪方面的素质这一问题,方老师表示:“既然是教师,那么教师技能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而专业知识也不可或缺,两者都很重要,相较而言,教师技能可能更为重要。”当我们问及在实际招生中师范生是否有展现出过人的教师技能,有较为过硬的素质时,老师回答这次应聘的人中虽并无师范生但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国家重点的几所师范类院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方面还是很优秀的,师范生肯定会有一定的优势。老师建议我们我们应该在大学中多进行锻炼,才能日后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不怯场,不遗漏知识点,又能把课讲得精彩。
    高考改革后,社会上是否有更多的人愿意从事教师行业?这对于师范生的就业是否会造成更大的压力?高考改革使得各高校的岗位出现缺口,这可能会吸引很多人来应聘教师。然而,对于师范生的就业压力,老师认为:“师范生在教师技能方面更有优势,即使社会上有更多的人愿意从事教师行业,应聘也需要实力,师范生作为专业培养的,应该不会受到更大的压力。”

实践队员方庆媛老师的合影

    尽管老师如是说,我们却了解到现在学校招聘中不利于师范生的一个情况:不少北大、清华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选择竞聘老师。他们虽然没有受到专业的教师培训,但是其毕业高校所带来的光辉令不少学校趋之若鹜,且认为对学校而言是软实力的提升。这虽然或多或少会使对于接受了四年教师培训的专业师范生产生心理不平衡,但作为学生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实力,在学好专业课这个最重要的基础上,真正培养一名老师所应有的教师素质,让社会看到师范生极有价值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