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清明举行追思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师范之师孟宪承活动


伫立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前的孟宪承先生铜像

■|学贯中西•手创师大
    孟宪承先生,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1918年,孟宪承以优秀的成绩考取美国华盛顿大学公费留学,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深造。1921年回国后,先后受聘于东南大学和圣约翰大学。“五卅惨案”后,发起创办了光华大学,之后在浙江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高校任教。1951年孟宪承被调到上海,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随后专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两位一级教授:教育学家孟宪承先生与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

■|格局宏伟•泽被后世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首任校长,孟宪承从选校址,到提出师范类学生的培养问题,师范院校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见解,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建设,考虑了50年的发展空间,和远不止50年的发展方向。不仅如此,孟宪承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认为师范教育是发展整个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培养师资,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是办好教育的根本。

孟宪承先生老校长日夜守望着他一手创办的华东师范大学

孟宪承书院师生缅怀孟宪承先生

■|大学理念•孜孜以求
    孟宪承对于高等教育,有精辟的见解。他在专著《大学教育》中写道:“大学是最高的学府,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教育制度上,它达到了最高一个阶段,尤其因为在人类运用他的智慧于真、善、美的探求上,在以这探求所获来谋文化和社会的向上发展上,它代表了人们最高的努力了。大学的理想,实在就是含孕着人们关于文化和社会的最高理想。”现代大学的理想,就是‘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和‘民族和社会的发展’。

孟宪承书院师生缅怀孟宪承先生

■|教育先驱•师范之师
    孟宪承不仅对高等教育理论颇有建树,而且对民众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甚为关心,是我国民众教育的先驱之一。他知识渊博,在文史哲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同时精通英语、法语、俄语等外语。他在全国率先把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带进课堂,对学生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先生平易近人,关心学生,他的许多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学者和教授。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教育事业,中国教育史上将永远铭刻他的名字。

孟宪承书院师生遥寄对先生的无限思念
■|薪火相传•书院相继
    孟宪承书院作为全国首家以师范生为培养对象的现代大学书院制书院,始创于2007 年9月,以孟宪承老校长的名字命名。书院以培养“适教、乐教、善教”的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为目标,致力于创新和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和体系、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2013 年3月,书院党政班子成立,标志着书院全面进入实体化建设阶段。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为学生共享空间揭幕
 
孟宪承书院现任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前校长王建磐教授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讲话
    孟宪承书院师生将继续继承孟宪承老校长的治学精神和教育理想,承载着师大人的大师梦,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前行。当我们每次重温首任校长孟宪承先生曾经对于现代大学所寄托的理想和精神的时候,愿我们都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以我们的勤奋和努力,无愧于一名师大的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