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9日18:00时,在共享空间文理科微格教室,第二届“书院杯”教师技能大赛第二次抽查赛正式拉开帷幕。
等闲识得东风面 ▪ 理科组
理科组共有十名选手,分别来自化学专业、物理专业、地理科学专业、数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
本场比赛邀请到了来自11级的优秀师范生作为评委,其中理科组的评委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冉娇、数学专业的刘香莹,以及化学专业的刘佳丽。
比赛一开始,物理专业的赵海西从大家较为熟悉的地理等高面知识作为引入,将物理学上较为抽象的等势面解释得浅显易懂,图文的结合、工整的板书让人耳目一新;地理专业的居贝妮关注时下热点——老龄化问题,通过新闻引入、视频介绍启发同学思考,现场气氛非常活跃;物理专业田均课堂设计严谨,各环节衔接紧密;体育教育专业的闫铭卓,课堂主题为运动与健康,结合生物学的知识讲解了关于体育锻炼的建议,幽默的语言让大家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生物专业的车莹,课题为细胞分化,根据影视剧抛出问题:“你是否是最初的你”来介绍不同的动物细胞的形态与功能,颇有创意。
其中,数学专业的师梦萍在讲解三棱锥的体积算法时,运用同底等高的三棱柱和三棱锥模型,通过将三种不同颜色倒豆子做实验,探究表明三棱柱和三棱锥两者体积为3:1。新颖的教学方式把大家引入到数学的趣味殿堂。
接下来理科组的下半场,数学专业的吴昊天同学通过国际象棋盘上放大米的小故事导入课堂“等比数列前n项和”;生物科学专业的彭振兴同学在回顾上堂课内容后,详细介绍了生命系统结构的八大层次,并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地理科学专业的李小倩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绘制出了大气的热力作用图,清晰直观; 化学专业的胥胜莹同学用电影片段导入课程,介绍酸碱盐的电离,提问问题与学生们展开互动。参赛选手们各展风采,精彩不断。
万紫千红总是春 ▪ 文科组
在理科组比赛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文科组九名分别来自英语专业、历史专业、中文专业、美术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选手也开始了他们的课堂。
本场文科组比赛邀请到了签约重点学校、即将投入教师岗位的学长学姐们作为评委。他们是来自11级的优秀师范生,分别是历史专业的唐尧志、中文专业的张盈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林思宏。
文科的选手发挥各自特长,带来同样精彩的课堂。来自英语专业的蒙根同学,用图片实例解释辨析了can't be/may be/might be/must be的不同用法,让学生对“语法规则——现在正在发生动作的推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随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金笛同学将清晰的板书和简洁大方的PPT珠联璧合,从三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向同学问阐述了“政府依法行政”;两位同学珠玉在前,历史专业“出身”的马兰也不甘示弱,向我们讲述了有趣的希腊神话传说,模拟了古代雅典时期人们的交流对话,讲解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美术专业的赵淑敏同学向我们展示了敦煌壁画中美丽卓绝的九色鹿,从地理、历史、宗教、文化、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引领我们感受到古代壁画艺术的魅力;
为了导入“过去被动语态”这一课程,英语专业的特日格乐同学,从劳动节的历史着手,阅读与练习结合,同时及时解决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其未来优秀教师的雏形已清晰可见;《项脊轩志》是明代学者先生的一篇回忆妻子母亲和祖母的动人文章,中文专业的戎云燕同学,用她充沛的情感朗读的最后两段回忆妻子的文字,内容与表现手法结合分析,让她的课和归有光先生的文章一样“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说戎云燕同学带来的《项脊轩志》是对亲人最深切的怀念,那么徐志摩一首《再别康桥》则是说尽了诗人心中的怅惘失望和无奈,同样是中文专业的赵雪同学从康桥对于作者的意义出发,向我们剖析了徐志摩所寄托的精神世界;从历史上有名的诗句、辽沈大战,到生活的经验、俗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罗欣同学多实例、多角度的解释了何为主次矛盾;在比赛的最后,来自历史专业的吴心妍借助法国18世纪一幅描绘沙龙场景的油画带我们穿越时空走入了启蒙运动。
这些未来的教师们或青涩、或成熟,他们也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他们的热情和创意以及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他日,当他们真正站上那三尺时,回想起今朝,依然会有所得!这也是本次活动举办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