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团】12级生物专业举办人生导师见面会


    2015年5月8日晚6点,生物系见习小组第五组在孟院共享空间208举办了第四次人生导师见面会。本次的人生导师是微生物理论课的授课教师张美玲老师。
    首先,张老师和大家聊起了生物系内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将来的去向。接着,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曾经的学生在中学中带生物竞赛的经历,也让同学们了解到了中学的生物竞赛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努力锻炼自己。

同学和老师面带微笑地聆听

    之后,朱玉娟同学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成长经历。她在班级中以“女汉子”自居,她趁此机会总结了自己成为“女汉子”的原因,从遗传、儿时经历、机缘巧合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她成长为“女汉子”的原因。朱玉娟同学的演说让张老师想起了自己的往事,于是老师开心地和大家探讨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大学生活,同学们也积极地讨论了当今流行的“女汉子”现象的利与弊。


“女汉子”朱玉娟同学和大家分享她的人生经历

    接下来,兰蓉同学通过回忆和深情的演说和大家分享了她赴甘肃参加支教的经历。在她参加的支教项目中,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床铺而用桌子代替,没有自来水洗衣服就用田里的水洗。她也和大家分享了备课、上课以及课后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刻苦努力,有快乐也有遇到困难,每一点经历都引起了同学们和老师极大的兴趣和共鸣。之后,兰蓉同学也说出了她关于支教项目的反思和感想:短期支教给学生带去的有知识和希望,但教师的出现和离开可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落差。最后,张老师针对短期支教说出了她的看法,她认为在短期支教过程中,比起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科知识,不如利用一些照片让学生看看外面的世界,给他们带去希望和激励。之后同学们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知识针对短期支教的利与弊进行了一番探讨。

兰蓉同学和大家分享支教经历

    最后,殷静同学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内容以演说的方式向大家呈现,主题是“微信抢红包到底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疏远了人与人的关系”。正方的观点认为抢红包能够给予人们交流话题的契机,而反方观点则认为抢红包活动单薄了年味,加剧了“手机癌”,不利于人们之间增进感情。之后,殷静同学也说出了自己较为中肯的想法:红包可以抢,但感情不能只依靠抢红包增进。对于抢红包这一问题,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大家也都很有感悟。张老师结题发挥,和同学们聊起了在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玩手机问题。之后,大家又探讨了课堂中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的原因以及大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等问题,同学们结合自己三年的大学学习经历向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老师深刻的思想也为同学们的教育理念增光添彩。

殷静同学和大家分享她关于“抢红包”的想法

张老师和大家进行探讨

    老师和同学们在激烈而深刻的探讨中意犹未尽地结束了今天的活动。相信老师和每一位同学都在两个小时的活动中收获颇丰!

文:杨凯恩
图:杨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