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不乐相声专场三年来已经成为每学期与华师大师生见面的固定演出。学期过半后,本学期孟宪承书院逗不乐相声社的相声专场暨上海高校相声联盟巡演华师专场,终于如约而至,于5月26日晚6点,在大学生活动中心C区舞厅,与广大师生见面。
逗不乐相声社于2012年创办,到今天已走入了第三个年头,而当初参与创办社团的元老社员在今年夏天也面临着毕业和离校异地实习。因此,本场专场也是部分社员在逗不乐相声专场舞台上的最后一次献艺。为了这次专场,社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节目的编排和专场的宣传。孟宪承书院社团发展中心给予了专场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使得专场得以顺利的、高水准的举办。同时,上海高校相声联盟各成员也对社团和专场给予了支持。
专场举办当天下午两点,联盟各高校参演人员就来到华师大进行当晚节目的排练,社团工作人员也在四点就在大活开始进行现场的布置。六点演出开始时,现场所有座位已全部坐满,甚至有观众站着观看节目,这给了社团和演员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专场开始,本场专场全体演员以一个简短的相声剧亮相,一分钟的节目便让全场进入状态,让观众席开始热起来,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这场欢乐盛宴。
第一个节目来自逗不乐相声社人气演员马文阔带来的单口相声《西游记》,这是逗不乐相声社第一次在全校专场上尝试为大家奉献单口相声。单口相声是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底和现场表演能力的,马文阔以单口相声开场,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当然也是基于长时间的准备和积淀。单口相声《西游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马文阔的妙语连珠和风趣幽默,正式揭开了本场专场相声演出的大幕。
接下来一个节目是华东理工大学带来的《买卖论》。华东理工大学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华师演出了,每次为观众们带来的相声都给大家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本次出演相声《买卖论》以描绘各种买卖行业的特色为内容,惟妙惟肖的模仿和还原,爆笑的调侃和包袱,引来观众阵阵开怀大笑。
第三个节目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一对搭档带来的《打灯谜》,这是逗不乐相声社在本次相声专场的第二大突破,就是出现了男女搭档相声。这段相声的逗哏演员是来自上海财经的大学的一位女生,新的演员阵容和演出模式使得观众感到耳目一新。
接下来上场的,是九乐堂堂主陆铭俊和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杨冠南带来的相声《同仁堂》。九乐堂是上海著名民间相声艺术团,堂主陆铭俊是上海高校相声联盟的指导老师,本次来到华师带来一段传统相声,是对本场极大的支持。《同仁堂》是一段有百年历史的传统相声,其中有非常长的关于药材的贯口,贯口是对每一位相声演员基本功的考验,陆堂主不仅精彩的完成了贯口,还在相声中间穿插了非常精彩的快板表演,让全场观众拍手叫好,纷纷拍照录像,杨冠南作为一个具有较丰富演出经验的演员,他的捧哏也是滴水不漏,这段相声将整个专场推向了第一个高潮。
《同仁堂》之后登场的,是我们逗不乐自己的演员——潘大龙、张磊带来相声《学电台》,这段相声也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传统段子,潘大龙将它进行了改编。潘大龙是华师大中文系的博士,他执笔并表演的相声《文章会》在去年到四个大学进行了巡演。这段《学电台》依然保留了龙博士的鲜明特点,并且在相声中加入了京剧和呼麦,无论是观众还是后台演员,都对这段“酒瓶装新酒”的相声给予了非常热烈的反响和掌声。在专场之后,社团立马收到了华东政法大学的邀请,邀请《学电台》参演他们在6月9号举办的相声专场。
最后登场的,是逗不乐相声社从第一场到现在人气最高的一对搭档:马文阔、王超带来的相声《黄鹤楼》,这段相声是马文阔从上学期在台湾交流期间便开始着手写的一段相声,之前已经在上海电机学院进行首演,演出效果非常好。因此这段相声放在压轴出场,社团和演员都对这段相声给予了极大的期望。这段相声没有令大家失望,在前面两段相声之后,观众席的热度已经即将达到沸点,而这一段穿插京剧演唱的相声直接将全场推向了沸腾。、
最后一个节目后进行一个简短的返场,也是逗不乐相声社的传统,马文阔和王超在《黄鹤楼》之后,进行了一个较为简短的返场演出,在返场演出最后,马文阔又一次唱起了那一曲《送情郎》,四场专场演出里,每一场的最后他都会和观众一起互动唱这首《送情郎》,作为他离开学校前的告别演出,以这样的形式结束全场演出,是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场专场能够收到这样好的效果,感谢孟宪承书院社团发展中心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感谢上海高校相声联盟的助演,感谢全天社员全体演员的辛苦和认真,最重要的是感谢全体观众的捧场和厚爱。逗不乐相声社将会更加努力和用心,为大家呈现更好的节目。
在全场节目结束后,全场演员和主持人上场谢幕,每一个演员都做自我介绍,即将离开社团的社员也在这时对观众做了简单的告别和致谢。本场专场,一直到最后一个节目,都几乎没有观众离开,大家在结束后都意犹未尽不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