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4日星期四,书院2013级数学专业的同学们聚在一起聆听辅导员沙炜娟老师主持的“爱和关系”主题班会。说到爱,你能想到些什么?很多同学首先想到的是亲情、爱情、友情,而沙老师提示同学们这其中还有一些关系的体现。由此,2013级数学专业的六月年级班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同学们边听变思考
亲密对孤独的共鸣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二十多岁的同学们正处于亲密对孤独感情共鸣的阶段。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沙老师对此提出了很多问题,“你了解自己的幼儿时期吗?”“你从父母或是其他亲戚那里听到什么与自己幼儿时期有关的故事吗?”“你希望被他人喜欢的程度有多少?”“你是否需要被别人喜欢?”“你在家里如何表达愤怒,是否可以识别出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那些不被接受的情绪。”这些问题问出了处于这样一个敏感期的同学们某些值得被关注的情绪。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同学们才更能深刻地思考什么是爱,才能得出自己独立地对于爱的理解,才能对于爱有更好的关注和认识。
辅导员的讲解
选修恋爱这门课程
首先,沙老师问了在座的同学们一个问题。“心目中期待的另一半具有哪些特质?”男生代表的观点是“真诚”,女生代表说“长得还可以,靠谱,有想法”。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这说明同学们确实是对于心目中的另一半有期待和幻想。接着沙老师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你认为异性最重视什么?”女生说:“男生可能更重视外表,因为有一句话总说,长得好的人更容易被原谅。”男生觉得:“女生更重视男生的气质,要求成熟。”
在此基础上,沙老师告诉同学们,真爱的五个特征:两人世界、爱的回应、互相渴求的期盼、可以分享和分担、与对方相处特别快乐。
图3 师生互动分享交流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个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使人克服了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但他允许他成为他自己,允许他保持他的完整性。”最后,沙老师送给同学们四句提示:爱不是人生的全部,爱有时候需要自己寻找,爱是要适合自己,爱有时也需要等待。
图文供稿:刘丹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