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上午,清早的一场大雨冲走了一晚的沉闷之气,华师大闵行校园又恢复了它的神清气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12级地师班的学生们一大早就来到资环楼148教室听讲座。本期讲座由地理科学学院陈昌文教授主持,有幸请到了上海市洋泾中学副校长,同时也是地理教师的王珏老师,她为大家带来了的是关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与大家分享了她在工作近20年中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认识,给我们这批即将踏上讲台的未来地理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王珏老师讲诉台风案例
性格温和的王老师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而谈吐间的气质又透露出她的智慧与果断。讲座开始,她讲述了一些自己的经历。王老师是1996年从华师大毕业后一直在洋泾中学从事教育工作,也是陈昌文老师的学生,与华师大地理科学专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讲座中,她主要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
首先是要认识你自己。王老师认为,认识自己,不仅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还要清楚自己的弱势在哪。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王老师从没有职业倦怠感、拥有犯错的权利、容易获得同伴的帮助、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及新课改背景下老教师优势削弱等几个方面解读了我们作为实习老师的优势;同时也从缺少经验、不懂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缺乏情绪和知识的管理能力以及面对突发事件却束手无策等几个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弱势。她认为,对于优势,无论是个性化的优势,还是团体性的优势,都是我们在实习教学中有利的一面,要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长处去结合教学。
王珏老师分享如何研究教材
她把课堂教学的现状分为四个等级:传统的分别是“一讲到底、先讲后练、先教后学、以教为主”;而新课改背景下的四个等级分别是“讲练结合、教学活动、先教后学、以学为主”。传统与现代,不仅在横向上有教学方法的提升改变,在纵向上也是由“教师为主”逐渐提升到“以学生为主”,这个等级之间的提升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她谦虚的认为至今为止她自己也只能达到第二等级——教学互动。所以建议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学习、锻炼,同时也不要着急。我们在认清教学和自己后,既要明白“我在哪里?我想到哪里去?”也要知道该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先走哪一步,后走哪一步”,一步一步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在聆听的同学们
其次,上好课是你的根本。这句话不仅是对作为实习老师的建议,更是对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的忠告,无论是在短短的实习期间,还是以后的教师生涯期间,教书是最本质的工作,上好课是一位老师的根本。如何做到上好课呢?第一要研究教材,这是新教师专业工作的第一环节。不仅要研究教材的体系,还要改造教材,区别“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间的差异,同时还要学会选择资料,因为有什么样的资料引入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第二是要研究学生。要对学生的兴趣点、困难点有所了解,弄清学生对教学的不同反应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掌握等,研究学生是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最难、对教学的作用最隐蔽的事。
提问环节
再者就是要常常思考。教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不断的思考、反思、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王老师建议我们,第一要思考教材的内容最值得教的是什么,用它来教什么给学生,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第二要思考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第三是要思考作为老师,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该通过何种途径实现上述的目标。思考是自己对已有的教学实践的一种认识和反思,通过思考,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教学的目的和内涵,也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实现教学。
简腊梅同学提问
最后,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一些教学案例,主要是教学设计案例。王老师通过展示并讲解关于台风、城市化的几个案例,具体说明了一种新的颠覆于传统逻辑教学的教学方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主要以问题解决作为课堂的主导线索而展开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更加有效,更加契合的教学方式。
张钰涵同学提问
在讲座最后的十分钟互动交流环节,意犹未尽的同学们抓紧机会向王老师请教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反映出同学们的认真听讲以及积极思考,例如,有的同学提问“如果教学设计中需要学生预习而学生没有预习时,该怎样进行教学调整呢”;也有的同学困惑“教学活动中活动设计该怎样设计?”“教学进度该如何把握?”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王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都一一耐心回答。通过这场精彩的讲座,许多同学都对实习以及教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我们即将踏上的实习道路充满了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坐在台下的这批准地理老师一定会取得一个好成绩,实现自己的教师梦。
文:简腊梅
图:肖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