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师生共同组成的“城市与文化发展”项目团队展开了了体验调研之旅。15日一早同学们首先抵达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校史馆,了解了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以及圣约翰大学部分院系合并组校情况,着重介绍学校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合作交流情况。
同学们在参观完师大校史馆后,项目团队按计划分为5个小组,分别围绕“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改造现状”、“上海特色文化街区建筑保育研究考察”、“艺术商业在社区改革发展中的变化”、“沪上公共艺术的视觉形象及文化内涵”、“现代商业对话传统文化-江南水乡特色”等主题开始调研考察。
着眼文化•近代历史名流追忆
“商区组”游览了位于虹口区的多伦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条马路。鲁迅、茅盾等众多的文化名人聚集,铸就了这条马路的历史文化地位。1998年,它被改建为“名人文化街”,再现了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人文风情。组员们在鲁迅先生的雕塑旁留影,先生正襟危坐,目光如炬。隔着时空,组员们仿佛仍在聆听着先生的教诲。
离开文化气息浓郁的多伦路,全组成员一同前往了鲁迅公园,参观了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集中展示着鲁迅先生在上海十年的文化活动,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非常珍贵的历史材料。鲁迅墓前有先生的塑像,先生已逝,但遗风长存。在瞻仰先生墓地之时,组长刘浪道:“我想起先生对于中国文学和思想的贡献,也想起了《论语》里的一句话——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聚焦校园•高校生活园区改造 经过两天高效而紧凑的调研活动,“高校组”获得了有效的调研数据,也拍得了许多能够反映几个重点高校学生生活状态的照片。 这是一座熟悉的城市,也是一座陌生的城市。仅仅一天半的时间,却让大家有了一个重新认识这座城市的机会。从中国艺术宫起步,“街区组”站在了整个时代和世界的高度,见证了这个城市引以为豪的历史变迁,正如这座城市对不同建筑始终如一的包容与保育,世博会建筑的再生和传承,正是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内化传承最好的见证。 顺着时间的线索,组员们由远及近,从外滩走到文庙,走进龙门邨,再探索敬业中学和第八中学两座百年老校,最后移步城隍豫园。在岁月的历史沧桑流变中,这些建筑作为沉默的见证者,代表着不同时代中,不同的社会阶层生活的印记。所幸的是这些痕迹并没有淹没在历史中,而是以各种曲折的方式保存了下来。在对这些城市特色街区建筑的保育考察中,上海这个城市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保育方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份特殊的遗产,将成为上海后世特色街区建筑保育的一笔财富。 投视艺术•沪上公共艺术探析 两天来,“艺术组”的组员们在参观莫干山路、红坊国际艺术中心等沪上艺术发展先锋地的同时,亦对沪上公共艺术的发展追本溯源,走访了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外滩万国建筑群、思南公馆等。 位于上海淀山湖畔的朱家角,是上海四大历史名镇之一,7月17日,参与沪港交流项目的同学们在“水乡组”成员们的带队下,共同来到了朱家角古镇,一起感受流水脉脉,船橹咿呀的水乡情怀。 无论是贴近我们生活的高校、社区氛围,还是存在于我们周围却被我们一直忽视的上海的城市历史文化,为时三天的调研体验都让我们获益匪浅。而奔波的劳累却让我们感到无上的充实与满足,这种快乐来自于合作与体验,来自于探索和思考。愿我们的团队在能够在一路探寻、一路求索中,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以复旦大学为例,“高校组”调研了复旦大学书院制改革后的“任重书院”的校舍,包括其宿舍楼数量,宿舍住人数,宿舍的空调、洗衣机、家具等等硬件设施的配备,浴室设置情况等等。于此同时,他们也深入了解了复旦大学任重书院附近的超市、餐厅等生活场所的设置,感受该书院为学生提供的生活场所是否便利与完备。通过这些学生住宿情况与生活场所设置情况的定性调查,粗略反映该高校学生幸福感强度。此外,组员们也将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三所上海985高校的生活园区做了纵向对比,总体反映上海重点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完善程度,以及学生体验的幸福感情况。
放眼户外•上海特色街区保育
雕塑不会说话,但它们用形象告诉我们这个城市背后的文化积淀。组员们纷纷感受到,公共艺术其实就是艺术家在通过作品与大众进行对话和沟通,城市的公共空间艺术正是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审美和情怀——从曾经的“十里洋场”到如今的时尚圣地,上海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腔调。“……感觉到怀旧,甚至荒诞,非常不可思议。”香港中文大学的同学Eric面对红坊国际艺术中心数百件雕塑作品感叹道。这正如两天来组员们对上海这座视觉化的城市的体会——复杂而深情。
收放古今•江南水乡古镇保育
这是一次新的水乡访古游。在课植园,我们探访了晚清时期大型的庄园式私家花苑,在“课读之时不忘耕织”的寓意中,领悟那个年代的思想内涵;在游船之上,我们顺着清风,游赏两岸曲折的石板街道,古朴的水榭人家……不仅仅于此,我们更参观了旧时的药堂,清朝的邮局,仿佛时光凝滞,一切依旧。与旅途相伴的总有美食,香港的同学们第一次尝试了水乡特色的牛皮糖,袜底酥,也品尝到了大块的扎肉,带有芦苇叶清香的青浦肉粽。在一天的行程之中,沪港的同学们都体验到了风景和历史交融的水乡柔美,也收获了最美好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