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3日,孟宪承书院北京卓越高校寻访实践团一行十二人到达首都北京。书院师生将根据师范高校对师风师德建设所做工作以及实行现状展开调研,旨于寻求书院建设更完善的发展途径,同时寻访北京各大高校,求索当今中国大学之魂。
实践团抵达北京
第一站丨首都师范大学
实践团抵京当天下午便踏上了考察征程,首站便是同为师范高校的首都师范大学。调研过程中令考察团记忆深刻的不仅仅是首师大的曲径通幽与绿树成荫,更是在首师大遇到的一个个首师人。
实践团成员张泽远在考察记录中写道:无论是首师大的学生共同塑造了这所学校的“校格”,还是这所学校熏陶了这之中的学子们,使它们可以拥有某些共同的品行,这都是一件十分伟大的事情。因为一所高等学府所能给学生带来的改变其实并不多——名誉汇入过往云烟般逝去,知识会因为甚少使用而渐渐淡忘,但是学生所养成的品行与习惯却会陪伴他们终生。
第二站丨北京师范大学
作为全国顶尖的两所师范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有着相似的育人目标,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文气韵。我们实践调研的第二站,便来到北师大感受它校园中所独有的师范氛围。
通过在北师大进行的问卷调研以及与北师学子进行的访谈,师范生同学们表示学校中对师范生师风师德建设是有一定努力的,给予了非常大的理论支持,但同时对于这方面的实践辅助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以什么途径将一个非专业性的能力在师范生群体中进行培养,这个问题同样也是各大师范高校在师德教育方面需要去共同求索的。
实践团展开调研与研讨
第三站丨清华大学
实践团的第三站,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清华大学。走进水木清华,我们就像走进了一场编织了百年的梦。
正如实践团成员薛莲在实践日记中所说:清华大学与其说是一所大学不如说更是一所古韵十足的学习与生活乐园,走在清华的每一处,脑海中是大礼堂前日晷上静静流淌的光阴,深夜走出图书馆时满载收获的回望、荷塘月色河畔的清风拂面。我想把清华大学比喻成一位宁静、满腹诗书的才女,在喧嚣之中独有自己的一片宁静淡泊、聪明睿智。
第四站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次书院北京实践团最重要的一站,是参加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两岸四地高校书院制论坛”。作为内地高校中为数不多实行书院制的高校之一,华东师范大学代表团将与内地、港澳台及海外几所书院制高校一起,围绕书院制的文化精神和育人特色进行深切交流。
实践团成员夏浩轩在其论坛感想中写道:我们在进行书院建设的过程中,应坚决避免照搬西方的书院模式,应以各个高校书院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书院的建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现代高校书院制的发展若适当借鉴传统书院的发展历程,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是进行事物螺旋上升和不断发展的合理途径。最后,我同样意识到中国高校书院联盟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唯有相互借鉴与加强沟通才能使中国高校书院制探索的路程走得更加平稳一些。
本次书院制论坛,是两岸四地实行书院制高校共同交流的盛会,来自孟宪承书院的代表们不仅分享了自己在书院建设中所获得的感受,同时也吸取了不少其他书院在完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希望能与“书院人”为中国书院制建设而奋斗。
实践团参加书院制论坛
第五站丨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本次的北京之行,实践团还来到了京城五道口几大毗邻的高校: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以及北京语言大学探访这些高校的大学精神。
这些大学在教学研究方面具有针对性,从校名即可发现其所强力发展的学科方向。但这些学校中的人文情怀却不输综合型院校一分一毫,每个校史馆都记录着这个学校沉淀的记忆。经过一个下午的走访调查,实践团对于北京高校有了更加细致的认识。
第六站丨北京大学
第五天的行程我们锁定了中国另一所最顶尖的高校,北京大学。排队入园的制度霎时然我们感受到了这已经不是一所普通的高等院校,几乎已经成为大部分中国人完成梦想的朝圣之地。无论是燕园中的未名湖博雅塔相互交织之景,还是图书馆的绰约风姿,整个北大已经用一种无形的气概将走进他的所有人征服。
书院实践团成员赵炜瑜在他的记录中如此描述他对北大的感受:用行动去践行大学使命。北大学子气质确实不同,除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更向外人展现了北大的兼容并包。在蔡元培老先生的纪念像前,我由衷感受到一种使命感,这种感觉激励我在未来更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践行大学赋予的责任,做一名合格的青年,一名有所贡献的青年。
实践团暴走首都高校之旅
第七站丨中国人民大学
在实践调研形成的最后一天,书院实践团首先到达了中国人民大学。在这所充满中国特色意味的校园中,随处皆可感受到其校训“实事求是”的气息。
实践团成员张艳新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最直观的感受,亦是他所透露出的求实态度:我们华东师范大学的校训也有“求实创造”,这正体现着当今的大学教育倡导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愿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都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发扬大学精神。
实践团在高校拍摄视频
第八站丨中央民族大学
实践团的北京卓越高校走访,最后一站来到了中央民族大学。孟宪承书院作为一个兼容中国各民族文化的大家庭,希望能够在这所以民族特色为核心的高校中探求多民族书院融合发展的创新理念。
实践团成员朝霞作为一名蒙古族同学,在中央民族大学中的走访更是感触颇深:中央民族大学的校训叫作“美美与共,知行合一”。其中美美与共,出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含义大概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美美与共意为不同民族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大学,他们的校训已经充分体现出了他们的特色。
目的地丨书院发展探求•永不止步
经过一周在北京的实地走访及调研,无论是参与书院制论坛的交流讨论,亦或是在各大高校中的调查访谈,孟宪承书院的北京实践考察团都对书院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书院制建设的发展,是没有终点的。而对于书院文化育人的主题探究,对于不同施教主体又有不同的理解水平以及范围。在任何确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我们应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精神,以书院制建设为宗旨,以书院学子为服务主体不断进行书院的向上发展。
本次的走访考察,书院北京实践团参观走访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在内的北京高校,就“高校师范生师德建设”课题进行了385份问卷,同时在走访过程中对首都一流大学的教育热点有了一定的调查,同时在考察调研过程中对各大高校的建设历程与人文精神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希望将在这些北京高校中所接触到的理念与认识带回孟宪承书院,由此对孟书院的建设进行反思。
返沪后,实践团成员将搜集的材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完成相关调研报告的撰写,为书院的改革发展群策群力。
实践团展开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