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书院组队参加第六届“孔子行脚”台湾偏乡辅导活动


    7月20日,我校“青年踏寻孔子行脚”支教团队顺利完成台湾偏乡支教活动,全体师生满载而归,为支教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此次支教活动由孟宪承书院陆敏老师带队,5名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孔子行脚活动,旨在号召两岸大学生效法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以深入偏远地区课辅教学的行脚方式,为教育弱势族群尽一份心力。活动举办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汇集了来自两岸四地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在内的22所知名高校近300名大学生,共同帮助偏乡孩子们,一起传递爱与希望。

华东师范大学孔子行脚团队与台湾师范大学师长合影

出发篇——为爱相聚

    7月8日至10日,来自两岸四地的300多名大学生汇聚于台湾师范大学,分组进行了团体动力学培训。不同背景下的同学们互相切磋,交流学习,为支教之行做好筹备。

团体动力培训活动

    7月11日,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台师大正式举行,台师大校长与同学们分享了对“孔子行脚”公益活动的理解,并深入阐述了活动的内涵和意义。随后,两岸师生共同宣读誓词并合唱了此次活动的主题曲《仲夏的希望》。在主题曲的优美旋律中,台湾师范大学的师长代表启动水晶球,象征活动正式开启。


2015 第六届孔子行脚 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结束后,两岸四地的大学生们整队出发,分组前往台湾22所偏乡国中开启支教之旅。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的念智伟、方莹、陈佳展、孙齐、林毅五位同学分别前往恒春国中、鸟松国中、仁爱国中、宝来国中、大甲国中展开课业辅导。

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出发前留影
支教篇——仲夏希望

    7月12日至17日为期一周的时间,青年孔子们深入偏乡课辅,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
    下乡之初,艰苦的教学环境,需要努力改变自我才能适应,但正如汪国真所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恼人的蚊虫、高温的天气都不能阻挡青年孔子们热情的心和坚定的教育信念。短暂的时光如白驹过隙,每一位支教学生都想要尽己所能倾囊相授,在反复讨论、用心准备中,也将每一天过得充实无悔。点点滴滴的感染和陪伴,孩子眼中的世界因为这群青年孔子们而更加广阔绚烂。
    我校的五名学生,也在互动和交流中成长,不仅取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依赖,更收获了来自支教学校的支持与肯定。作为华师人,不辱使命,传递华师之大爱!


【念智伟】另眼看科学 别样的物理世界

【陈佳展】阳光下的运动 燃烧生命的激情


【方莹】素拓游戏 打开自我

【孙齐】 热爱科技 享受生活乐趣

【林毅】环球旅行 远方的梦

    此外,带队老师陆敏与其他高校老师一起走访了台湾部分偏乡国中,深入了解同学们的支教情况以及台湾本土中学教育发展概况,为学生送上关心与鼓励。

【陆敏老师】参访鸟松国中
结局篇——爱以载道

    7月19日,第六届“青年踏寻孔子行脚”成果分享会在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300位青年孔子以分组的形式对支教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成果展示。
    舞台中央的荧幕上,那一朵朵璀然的微笑,那一只只仅仅交握的手,那一首首动听的歌谣,无不催着眼中压抑的热泪滚滚留下。与其说这是一番成果的分享,不如说这是生命故事的真情诉说。
    每一个小组发言人,都尽己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内表达最热切的感动和感激之心,我校念智伟同学更是作为主要发言人,将团队的收获与成长呈献给大家,并博得了队员的欢呼与全场热烈的掌声。短短十几天的相处点滴可数,但这份真挚的温暖和真切的陪伴将会永远留在青年学子的生命中。


结营仪式华东师范大学孔子行脚团队合影

    这年夏天的支教之旅,给每一位参与者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更让生命的诗意因为学子的爱心被一缕缕地挑亮。当笑与泪的交换,开启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一把热情的火炬,在原本无交集的生命中绵延传递,愈发燃烧,愈发充满力量。
    当然,孔子行脚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服务偏乡,也让两岸四地的学生在艰苦中团结协作,解决问题,让两岸高校的学风和文化环境在沟通中得以体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与台师大“诚正勤朴”的校训在“兼济天下”的精神上颇有共鸣,高校之间的交流不止于共同的服务行动,还会在教育精神和文化传承上绵延不绝。
    支教之行已然圆满落幕,但行脚的故事不会就此停滞不前。此次孔子行脚之行在完成台湾偏乡辅导部分后,学生团队还将继续在内地包括内蒙古、青海、湖北等8个省份和地区在内的偏远中小学展开支教活动,时光的齿轮向前转动,完美的开场鼓励着我们翻开新的一页,有教无类的精神会在两岸的教育中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