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迎着清晨的曙光,在赵云龙、唐思贤、杜震宇、王正寰、姜晓东、何祝清等老师以及研究生助教的带领下,2013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开启了为期6天的天童山动物学实习之旅。此次动物学实习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实践相结合,共分为四个部分:生态学样方测定、昆虫采样与标本制作、水生动物的采集与鉴定以及鸟类野外生态学观察。同时,在实习期间恰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师生共同观看了庄严的阅兵仪式。
生态学样方测定
生态学样方测定在王正寰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常绿阔叶林、灌木林、竹林三个不同生境进行样方调查。样方是一个10*10平米的区域,同学们在这个区域中平均取样点50个,分别记录这50个样点的乔木、灌木、地被层的种类及数目。汇总结果后,对比这三个生境的不同特点。在样方测定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入丛林,为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不惧蚊虫、不惧蚂蝗、不惧所处位置的险峻。这种科学精神着实是年轻科学探索者应有的态度。
样方的讲解
昆虫采用与标本制作
许多女同学在心中对那些模样奇怪的小生物存有畏惧,但当何祝清老师将捕网、扫网交给大家并传授捕捉经验之后,大家似乎已然淡忘了曾经的那些畏惧,纷纷热情积极地投入到这天然的昆虫王国中,好奇之心与求知欲望让大家爱上了那些曾经谈之色变的小动物,逐渐沉醉于螳螂那矫健的身形、螽斯奇特的长须之中。昆虫,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可爱成员!
对昆虫标本的分析与讨论
标本制作完成之后,同学们在老师以及研究生助教的指导下对 17 个目的昆虫进行了分类鉴别、标本制作,计算了不同生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以及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对其中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水生动物的采集与鉴定
水生实习项目是在姜晓东老师的带领下对湖泊与小溪两个不同的生境进行水生动物的采集与对比观察。在采集过程中,大家穿着清凉的沙滩裤与沙滩鞋,手提小桶与捕网,探索神秘的水中世界。清凉的溪水洗去夏日的炎热,更加激发了大家的探索热情。同学们满怀着欣喜与好奇,翻开水底一块块异石,掀动漂浮在水中那舞姿优美的水草,来捕捉藏匿于其中的微小生物。正是这些从未被人们注意的微小生命,向大家生动展现了一幅幅漫长而悠远的生命进化史,同学们观察着显微镜、解剖镜下的这些来自于远古的小生命,心中无不是对大自然之神秘莫测,悠长恒久的敬畏之情。
小溪中采集水生动物
鸟类野外生态学观察
鸟类野外生态学观察也为同学们在此次动物学实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赶在鸟类活动的最高峰时期进行高效率的观察,同学们在清晨5点起床,在唐思贤、薄顺奇、何鑫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常绿阔叶林、竹林、农田、海滩等不同生境对鸟类进行观察。在望远镜的帮助下,大家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远方世界,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鸟类王国。第一次看到美丽鲜艳的翠鸟在河边吃鱼的情态,第一次看到猛禽在空中滑翔的英姿,同学们无不为这常见却又从未遇见的场景深深吸引。
海滩边观鸟
观察夜间动物
除了上述四项日间动物学实习内容外,同学们还有幸跟随老师们进行了夜间观察活动。夜幕降临,月华笼罩之时,同学们手拿电筒,穿梭于丛林之间,听声声蛙叫,闻窸窣虫鸣。大家看到了一个与白昼迥然相异的夜间世界。种类繁多模样奇异的蛙与蜥蜴,令人畏惧却又好奇的高冷蛇类,无一不令同学们倍感新奇,深刻地领悟了大自然的博大美好,神秘醉人。
夜间观察水中动物
观看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
9月3日恰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野外实习的师生共同观看庄严的阅兵仪式。一支支受阅方队徐徐映入大家的眼帘,一个个昂首挺胸,精神抖擞。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如何将个体奋斗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道路有机结合,是时代对每个中国人的考验,更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师生共同观看阅兵仪式
实习为学生巩固了在课堂上所学动物学知识,不仅使以前所学的课本知识在自然界中得到了验证与加深,而且对各门各纲的动物的分类有了清楚的辨别,更通过与动物的近身接触了解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更对它们的存在价值有了新的反思与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同学们也领悟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团结协作的精神,将有利于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集体生活的一周,思维碰撞、欢声笑语;与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依山傍水,情意浓浓;生科之情,你我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