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团】15级历史专业举办第一次团日活动


    2015年9月2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我们在郑寅达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黄浦区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大会召开的会址。

 

我们和老师在中共二大会址前集合

    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共发展和国家发展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共二大会址中陈列的文物  

    不同于在课本上体验那看似有些遥远的历史,这一次同学们得以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救亡图存的坚定信念和为其做出的巨大贡献。同学们与郑爷爷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在展厅中,铜制人物雕像所散发出的坚毅让同学们油然起敬,一块块人物介绍的展板让同学们进一步走近这些中共党员的生平,一部部党章的不断健全完善,也让同学们领略到了共产党一步步的进步。郑老师的倾情讲解,使同学们进一步地了解到二大的历史细节和历史意义。他与同学们一起参观每一个展厅,看展板上的历史记载,及时地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悟。当同学们在看到二大参与者们的集体画像时,郑老师对于这幅油画向同学们细心地讲解,让学生们对于二大参与者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油画这种载体中感受历史。

 

郑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意义

    中共二大会址中还有一个部分是平民女校原址。平民女校是陈独秀和李达在1921年着手创办的,对妇女运动有重要的影响。温暖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教室不大,但就是这一张不高的讲台和一张张朴实的长凳,孕育出了一些当时杰出的妇女人才。郑老师和同学们坐在教室的长凳上,仿佛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时空里,被那样的学习深深打动。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正能量的激励,而这样的感受,纯粹的书本是很难给到的。

 

郑老师和同学们坐在长凳上

    参观结束后,一些同学还向郑老师就会址展厅内房间排列问题提问,郑老师也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拓展了同学的思路。


二大会址的内部布局
 

    在今日的中秋佳节,万家团圆,而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也许团圆是遥远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我们更感怀那些为着广大人民的团圆而做出贡献的那些人。铭记历史,追念先贤,展望未来。身为历史师范生,在这样一个活动中,我们在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历史教学,去接触敬仰那些高远的灵魂,我们的收获无疑是良多的。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和郑老师的合照

                                                文:余馨园
                                                图:范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