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上午9点半,2013级中文系2班的同学们到达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地——龙华烈士陵园。
同学们在雕塑《且为忠魂舞》前合影
一走进烈士陵园,便可以看到雕塑《且为忠魂舞》,烈士们虽身带镣铐,却坚定不屈,怒视前方。可以看出烈士们面对牺牲毫不畏惧,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因为他们坚信美好的未来总有一天会到来!“乌云总有一日散,共庆东方出太阳。”
“秋日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无限哀思无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在这里的不仅仅是一尊尊墓碑,这是一个个曾在上海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流血牺牲的英雄。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对革命却一样的忠诚,他们正值风华正茂,却用热血挥洒了青春。他们大多在英年牺牲,却也为此得到了永存。、
为烈士献花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继续向前走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烈士半身石雕,他背对着我们,半个身子尚陷在土中。他的头已无力的垂在地上,那巨大的左手却仍努力向天空托起!他用自己伟岸的身躯托起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托起的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希望!“一个中华儿女倒下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会站起来的!”
那苍劲有力的形象在碧绿草坪和松树的映衬下更显得格外雄伟、格外高大。雕塑前的长明火昼夜燃烧,经久不息,象征着烈士的生命之火不灭,象征着烈士革命的精神永驻!
雕塑《无名烈士》
正当同学们沉浸在深深的震撼中时,一位老爷爷主动过来为我们讲解。1935年,老爷爷的哥哥当年只有16岁,却是有感于当时“国步日艰难,生民似倒悬”,日寇铁蹄践踏我大好河山。“青年应有责,破旧换新天”,16岁的他背起行囊,拜别亲人,奔赴战场,走上了救国救民之路。“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他是老爷爷的亲人,却也是千千万万个华夏儿女的缩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亲人!
临别时,老爷爷叮嘱我们道:“你们是祖国未来的顶梁柱,有一天,当国家需要你们的时候,希望你们也能够挺身而出,为这个国家贡献你们的一份力量。”
老爷爷为我们讲解
拜别了老爷爷,我们继续向前走去,到达了碑林遗址区。这里镌刻烈士诗文29首。如何孟雄烈士的《狱中题壁》:“当年小吏陷江州,今日龙江作楚囚。万里投荒阿穆尔,从容莫负少年头。”还有烈士罗石冰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的一首诗:“非求荣华非书痴,为求解放甘吃苦, 革命总有胜利日,祖国处处黄金屋。”从中可以看出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屈不挠,不畏牺牲,不惧强权的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以及坚信革命终将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同学们在观看烈士诗词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正是先烈们的大义之举,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这些成长在祖国温暖怀抱中的团员们,要以先烈为榜样,发扬革命传统,继承英雄业绩,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时刻谨记“丹心碧血为人民”,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