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 15级中文专业成功开展吕志峰老师人生导师活动


       2016年4月13日,一个明丽的午后,吕志峰老师作为我们的人生发展导师,和我们在学生共享空间304室进行了一次亲切的谈话。 

       

       首先,吕老师从当下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难以通读经典的问题切入,展开我们今天的话题——我们应该怎样读经典。 他以《诗经》为例,援引自己到某中学听课的亲身经历,向我们阐释了读经典应当注意的几大问题:
       一是版本的选择。以某中学校本教材中将《诗经·小雅·常棣》载为“棠棣”之谬误提醒我们应当追求经典的原貌;
       二是理解经典的时候应当怎么入手。是否能按中学教学中被使用的汉儒读诗法来理解呢?
       孔子云:“不识鸟兽草木虫鱼,不能读诗。” 吕老师借带我们探讨《常棣》中为何要用这种花来起兴来印证这句话。
       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学术视野作支撑,了解经典发展的脉络,老师同样以《诗经》为例,从“今古文之争”说起……
       读经典至关重要的是要读懂,接着老师还举了《氓》、《关雎》、《七月》等例子,告诉我们要按照当时的语言文字进行理解,了解文化背景,避免以今度古的倾向。

 

       之后吕老师对之进行了一个总结,即我们要选择一个好的版本,作“非污染式”的阅读。这同样也可以迁移到我们在学习中怎样进行论文选题的问题上来,建议尚处于大一大二的我们应当多多阅读原著。也启迪我们,将来从事教师的工作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基础。

      

       吕志峰老师以亲切的口吻,关切的态度,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正如以往每一次的人生导师活动那样,令人获益匪浅。

文/图:董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