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杨焄老师人生导师活动成功开展


        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下午13:00~14:30,杨焄老师就“如何选择阅读的书目和建立系统的阅读体系”这一主题开展人生导师活动,禹传玲、洪康平等同学积极参与。
        活动伊始,杨老师通过 “从感兴趣话题来找书”开启当日活动,说明了读书的方法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时也说明了要求书目必读也是不符合实际、效果不好的。选择阅读书目的方法其一,他提出“好奇心驱动”“兴趣所在”是一种良好的选择阅读书目的方法,此种方法能让学生确立一个目标,有针对性地读书,同时指出这也是确定自己研究方向,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重要手段。选择阅读书目的方法其二,杨老师提出可以根据任课老师所上内容来进行选择,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列出的参考书目也是值得注意的部分,老师也表态如果有需要的话老师们是很乐意帮忙的。选择阅读书目的方法其三,就是要阅读一些基础的、有影响力的书,例如《左传》《鲁迅全集》等,老师还引用了黄侃先生“八部书外皆狗屁”来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在选择书目这一部分,杨老师总结得出“自己摸索加上老师推荐”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如何建立系统的阅读体系这一问题上,杨老师也给出不少建议。第一,他提出读者群体是有共性和个性的,所以笔记、批注等因人而异。书亦是如此,每本书有其个性,不可能用同一种方法去读。第二,贪多求快未必好,要讲求效果,求精求质。第三,读书要有始有终,老师说读书是一种经历,就像马拉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可能会出现临界点,而当突破临界值后便可继续“跑”下去。第四,读后的总结相当重要,当自己有了阅读经历之后,可以感受也可以结合他人的研究来进一步思考,在他人的文章中可能见你所未见(知识面),想你所未想(思维),写你所未写(表达),总而言之,多读多揣摩。

 

        活动的最后进行了师生问答,同学们热情与求知不减,纷纷抛出自己的疑惑与阅读分享,杨老师耐心兼幽默地一一解答,也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如购书时需选择较优秀的出版社、翻译者、校注者等。
        活动在同学们感谢的掌声中暂告一段落,而同学们的学习动力、求知欲望分毫不退,我们的人生导师也会继续为大家答疑解惑。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也祝愿书院人生发展导师活动更上一层楼!

图/文:李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