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沪澳书院开展交流“城市与文化发展”项目


        2016年7月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和澳门大学曹光彪书院师生共同组成的“城市与文化发展”考察项目组展开了调研之旅。   

 

多类型团队考察地标历史

        项目组精心挑选了豫园,外滩,陆家嘴作为代表上海建筑风格的三个地标。其中豫园代表了老上海古朴内敛的建筑风格,外滩是上海租界文化的核心体现,而陆家嘴则是新时代上海城市快速发展的具象体现。
        项目组成员于7月6日下午对这三个地标进行了实地走访。豫园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园内收藏上百件历代匾额、碑刻,大都为名家手笔。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居甲江南”之誉,体现明代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外滩位于浦西,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陆家嘴高楼林立,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卓然秀立于此,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金贸大厦等建筑组成了中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金融中心。这些地标建筑诉说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历史变迁,在参观和调研中,团队成员对上海建筑与历史的了解逐渐深化,对城市文化的探索兴趣变得更加浓厚。           

   
多主题小组感受城市文化

        项目团队分为4个小组,分别围绕“经济上海”、“宜居上海”、“融合上海”、“记忆上海”等主题调研考察。
        第一小组的调研以“融合上海”为主题,以“鲁迅公园-甜爱路-四川北路-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为主线路进行了实地考察。
        甜爱路以其特有的风格在上海街道中独树一帜,墙上的涂鸦、精致的小店、充满爱意的邮筒……短短的小路展现了上海文艺和浪漫的一面;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在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还原了近代文豪们的生活场景,给这些古老的建筑注入新的活力。

 

 

        以“经济上海”为主题,第二小组选取“静安寺-愚园路-南京西路-人民广场”为主线路进行了实地寻访。
        从人民广场到南京东路再到静安寺南京西路,每个部分都有其独有魅力,有力彰显着上海的经济实力。人民广场位于城市中心区 ,这一区域内集中了上海标志性地标,多条地铁和公交站点在此交汇。地下商铺和地面商场地带上下呼应,共同构筑了人民广场的丰富表情。南京东路步行商业街以“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城市空间的塑造对城市文脉的探求,对人文细微尺度空间元素的推敲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关怀,从而创造出细腻而富有人情味的城市空间.再现上海独特的都市魅力。

 

 

        第三小组以“宜居上海”为调研主题,以“雁荡路-复兴公园-思南公馆-思南路”为主线路进行了实地探访。
        和人们印象中上海快节奏的生活相反,该线路体现了上海慢节奏的生活,阳光透过漫天的梧桐洒下点点碎金,老洋房里的人们过着安逸闲适的生活。清晨公园里不紧不慢散步的健身者,蘸着清水在地砖上练字的老人,以及三五成群嬉戏打闹的孩童,都展现了这座城市宜居的一面。思南路上坐落的名人故居不仅是对名人生活的还原,更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第四小组的调研以“记忆上海”为主题,选取“淮海中路-瑞金二路-田子坊-日月光中心”为主线路进行了实地探究。
        淮海中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与“中华第一街”南京路齐名,是全上海公认的摩登一条街。瑞金二路是旧时上海法租界中部的一条南北向重要马路,沿路多新式里弄和公寓,承载着特殊岁月里的上海。田子坊是基于上海老城区的石库门改造而成,其改造不仅使得老上海独特的风情得以传承,又使得新的产业结构和商业方向熠熠生辉。


多层次团队探访古镇遗迹

        位于上海淀山湖畔的朱家角,是上海四大历史名镇之一,7月8日,沪澳交流项目组全员一同来到了朱家角古镇,一起感受流水脉脉,船橹咿呀的水乡情怀。
        这是一次新的水乡访古游。课植园作为具有晚清时期风格特色的大型庄园式私家花苑,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构思精巧,在私人园林建筑中实为罕见。两岸曲折的石板街道中间保留旧时水乡的船道,现仍有游览船只载客,充分还原古镇的生活场景和人文风貌。在一天的行程之中,沪澳两地的师生体验到风景和历史交融的水乡柔美,收获了富有人文底蕴的文化体验。

 

        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千百年来,建筑矗立于沪上,历经沧海桑田,见证城市发展变迁。无论是上海地标,抑或多面上海,再到古镇遗迹,每个侧面都彰显着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古老而又现代,繁华而又宜居,在经济发展中蕴含着人文情怀。聚焦上海建筑群,在几日的行程中,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和澳门大学曹光彪书院的项目组成员收获颇丰,从建筑中读出历史,从参访中领悟文化,对上海进行宽领域、多维度的了解与探究,为后期与澳门城市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文:高敬文 王子璇
                                                             图:夏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