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7月3号到7月11号,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与澳门大学曹光彪书院联合举办了“城市与文化发展”暑期互访交流项目。由孟宪承书院10名同学和两位带队老师祝毅老师、丁金花老师与曹光彪书院的8名同学共同组建了本次交流互访项目的项目团队。项目成员们在探索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发展,在体验中收获成长。
此次暑期互访项目分为上海部分与澳门部分,项目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感知沪澳城市发展与文化变迁;并且通过合作调研,体验沪澳相异教育模式带来的碰撞和挑战。
走进校园,感受高校魅力
(上海篇)
项目团队为来自澳门大学曹光彪书院的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师大之旅”。同学们在中北校史馆感受历史沿革,领略师大的魅力;在丽娃河畔聆听往日传说,感受老校区的风情;在孟享空间展望学生工作的未来,进行思维的碰撞;在樱桃河畔,在大师石旁领悟传承,体验校园活力……“师大之旅”也是整个项目的“破冰之旅”。

(澳门篇)
7月1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的项目成员在澳门大学曹光彪书院同学们的带领下,对澳门大学的历史渊源,学院设置,书院发展以及学生活动等方面深入了解。在澳门大学,图书馆中的自动书架,葡语辩论队的国际视野以及体育场馆的丰富多彩都让人眼前一亮。“澳大之旅” 拉开了本次项目澳门站的幕。
走进城市,拓宽人文视野
(上海篇)
项目团队于7月6日和7日在上海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考察。同学们在探访的过程中,也体会到城市发展的脉络。从豫园城隍庙的亭台轩榭到陆家嘴金融中心的高楼林立;从静安寺的青灯古刹到南京路的绮丽繁华;从思南公馆的端庄大气到国父故居的质朴简约;从甜爱路的文艺小清新到淮海中路的多姿多彩……项目成员们在全方位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的变迁。
(澳门篇)
7月13日,书院学子在澳大同学们的带领下,开启了澳门站的文化调研活动。行走澳门,漫步城区世遗,项目成员们在民政总署,岗顶剧院,圣老楞佐教堂,海事博物馆等地留下足迹,了解了澳门从近代到现代的城市变迁过程,感受到与上海截然不同的城市风格,体会了沪澳两地独特的人文历程。项目成员们在调研过程中贴近澳门,走进澳门人的生活,体验城市交通和美食文化,使得此次调研活动更加丰富且有内涵。
走进文化,领悟历史传承
(上海篇)
在实地探访的过程中,项目成员们事先也对上海的历史文化发展做了初步了解。近代上海集租界文化、海派文化、水乡文化于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影响深远。在实地探访的过程中,同学们从浦西的万国建筑群中体会到租界文化对于上海的重要意义;在朱家角古镇看到水乡情怀孕育下上海最柔情的一面;在郑寅达教授的讲座中了解海派文化的发展过程。整个项目的调研过程实际上也是“文化苦旅”,项目成员们在实践中相互交流探索,共同烹制“文化盛宴”。
(澳门篇)
澳门是中葡文化交融之地。澳门地区无论从房屋建筑,道路交通还是饮食生活都体现着中西合璧的风格,项目成员走访了仁慈堂,圣母玫瑰堂,卢家大屋以及大三巴牌坊等可以着重体现中葡文化交融的地标,从中感受澳门独特的历史魅力。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对于遍布澳门大街小巷的石子路,还有各种各样的天主教堂留有深刻印象。通过本次调研,项目成员们对于沪澳两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经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本次交流互访项目从正式启动到圆满落幕仅仅两周时间,在这两周里,双方高校的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在体验中感受文化的碰撞,在合作中了解双方高校的历史渊源,为未来两校书院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文:高敬文 王子璇
图:夏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