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团】14级地理专业天目山实习第二记


        8月30日是我们本次实习的第二天,在蔡永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植物地理学的野外实习。
        当天上午,我们沿着国道徒步走至大友村,观察竹林和保护区核心区外的常绿阔叶林。沿途我们也进行了相关观察,认识了木槿花,紫薇花等植物。

 

        在象鼻山山脚下,我们沿着曲折的山路向山顶进发。林子中并没有实际的道路。我们只能把两侧的植物拨开,根据地形自己开出一条路来。

 

        路虽难走,但同学们没有一句怨言,紧紧跟随着老师,认真听着老师对山脚下树林演化以及优势物种等相关知识的讲解。使我们对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新的认识,也认识了苦槠、山胡椒、细叶青冈等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树种。

 

        同学们之间也相互照顾,互相提醒着注意脚下陡峭的道路,彼此搀扶,共同走过那段从未走过的山路。
        下午在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第一队同学去了禪源寺、太子庵和留椿屋。

 

        我们边往天目山上走,边听蔡老师介绍、认识了途中看见的植物,并采集了典型植物的叶子以便制作标本。伴随着欢声笑语我们很快就到达了禪源寺。蔡老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禪源寺门前的植物,并让我们对比其与山下植物的差异,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关于风水的知识:禪源寺坐北朝南,门前有较为宏伟的金水桥,堪比天安门前的奇景。门前茂密的植物是为了遮挡住这一派景象,因此不被砍掉。随后我们来到了太子庵,蔡老师稍作介绍,让我们简单参观一下。

 

        沿着路线,我们来到了留椿屋,蔡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曾经住着民国时期女星蝴蝶。我们不禁对此地好奇,可从房屋的样式和规模看,这里显然被后人改建了,人类活动范围也扩张了不少。从此处的景观大道看到云雾缭绕的山脉中若隐若现的禅源寺建筑,深刻感受到自然与人文合二为一的美丽景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大面积用不透水材料铺成的景观大道在如此美景中是否太突兀了?

 

文:张梦燕

图:益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