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团】16级中文专业开展竺洪波老师人生导师活动


       11月15日下午3时,16级中文专业部分同学在共享空间312开展了竺洪波老师的人生导师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竺老师针对大学生的学业与发展问题展开讨论,热情解答我们在学习中的困惑,为我们指点方向,使我们获益匪浅。
       首先竺老师为我们中文学习推荐了相关期刊,如上海的《文学报》,北京的《文艺报》,告诉我们要学会关注学术动态,了解学术发展现状,这有助于专业的学习。

 

竺老师讲解大学生未来规划问题


       活动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大学生的在大学生活中的方向,竺老师给了我们六字建议。第一个字,“预”,即大学生要有人生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并向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奋斗。所谓规划可以先制定看得见的规划,如我们的近期目标,所必须要完成的目标。竺老师回顾了往届免费师范生的发展,探讨了就业形势的变化对于未来免费师范生的影响,要求我们在注重人文素养培育的同时要提高与教师发展相关的能力,对于专业学科,要认真对待,不可偏废。二,“珍惜”,珍惜亲情、友情、师生情,珍惜四年的时光,珍惜每一个相遇的人,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现在的许多大学生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生活作息紊乱,以至于将自己的身体透支,因此,我们亦需要珍惜自己。同时做一个阳光的人,给他人温暖,让自己快乐。三,“知与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做的到知行合一,从知而行之到行而知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竺老师为同学们解答疑惑


       第二,关于文理问题。竺老师与我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理科生谈到自己的中文学习,提出自己文科知识积累少,对专业课的适应难等问题。竺老师谈到,虽然文科比较注重形象思维,理科注重逻辑思维,但文理具有通性,即共同追求真理。对于科学研究,要用《西游记》中孙猴子式的思维,不受拘束、不信权威、不墨守成规,自由大胆地追求。文学与理科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要打破常态思维,全面发展。老师举了陈大康先生用数学方法研究《红楼梦》的例子,多角度挖掘信息、发现问题,数学中亦可出文学,如四大家族的崩溃与家族的经济状况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人物对话次数寻找人物关系背后隐藏的故事,等等。文科感性,理科理性,用理性的思维去探索文学,也可用文科思维探掘科学,文理科在一定方面可以相互转化,共同促进。
       第三,关于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问题。竺老师说,学术与教学问题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两者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但目前“重科研,轻教学”的方式是难以打破的。至于我们则需要做到以基本教学技能作为基础,努力发展学术与科研。教育教学是每个人都可以具有的技能,但能让我们走得更高更远的却是科研。“做得好不如讲得好,讲得好不如写得好”,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内在是支撑我们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这次人生导师活动,我们收获了许多,学会对于未来学习生涯的规划,懂得关于免费师范生如何处理专业学习与教师技能的问题,不仅如此,还拓宽了我们的思维。相信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努力前行,抓住机遇,不断探索追寻,借此获得更好的发展。                                      

 

图/文 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