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人类的思想,往往是在交流的过程当中碰撞出些许火花。治史之人,很多研究的灵感更来自于交流当中。2016年11月16日,15、16级历史专业的同学们齐聚共享空间304教室与郑寅达老师讨论有关中日文化交流的问题。美丽的环境让读书人心情更加的愉悦。

本次读书会主要围绕《日本文化交流小史》与《遣唐使眼中的中国》两本书展开。在探讨过程当中,同学们积极与郑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读书以后的感想。或是总结书的基本特点,或是从细节之中探寻当时的历史事件与历史情况。郑老师耐心的解答与同学们积极的发言让读书会更加温馨而充实。
读书会的内容不止局限于书的内容本身,同学们更是将问题延伸到了更加深层次的方面。对日本与中国民族特性的探讨引发了我们对现在中日关系以及敏感政治问题的思考,对佛教与道教的探讨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与日本长久以来拥有的不同的民族特性与民族性格,一则坚韧,一则变通。之后对于文学、茶道等等的探讨,以细节充盈着历史,丰富着我们对历史的认知。

在对书的品读当中,可以看到每个人有每个人进入问题的看法,不同的细节能够从很小的方面引发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思考历史。郑老师对我们的引导,则更加使同学们对历史有更加深入而广泛的认识。同学们也沉迷其中,认真记录每一个观点、每一个认识历史的入口。
总之,在中日交流的这一段历史当中,同学们更多地在品味文化的韵味、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一段交流的历史中 品读不一样的中国与日本。
歌德曾说,“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今日对此段历史的讨论,实见我们在学习之路上对历史的钟爱与洋溢的热情,也可知,历史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他们本身,也来自历史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们洋溢的热情,很是感动。
今日对中日文化交流的探讨虽告一段落,但所有不同的思想却没有办法被时间所禁锢。中日交错,遇见文化,也遇见我们对历史的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