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孟院讲堂第十四讲成功举行


       12月14日13:30,孟宪承书院携手涵芬楼,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李明洁教授,举办了一场题为《年中有画画中年——中国传统年画概说》的充满“年味”的讲座,为同学们介绍中国传统年画艺术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60余名同学慕名前来聆听讲堂,并现场体验了年画拓印。

 

吴薇院长为李明洁教授颁发孟院讲堂专属纪念水晶

 

深入了解传统习俗
体验古人艺术智慧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作为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不但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傲居龙头,也是世俗生活史和观念史的重要见证。每逢过农历新年时,由大门到厅房,每家每户都贴满了象征吉祥富贵的各色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在本期讲堂中,李明洁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传统年画的主要类别、印制方式和重要产地,并现场展示分享了她心爱的“纸马”木板。更指出了年画除了“俗”以外还有“雅”的一面,比如“戟磬有余”的年画中,出现的“声闻于天”,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寄托了处江湖之远依然心关天下的情怀。所以,年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有历史、文化、社会学等方面的价值。

 

李明洁老师为大家讲述年画的历史渊源

 

同学们认真聆听

       借由同学提出的“是否应当大力倡导重新重视年画艺术”这一问题,李明洁老师发人深省地结束了今天的讲座:“贴纸有它的命运,年画也有自己的命运,所谓‘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美丽的东西有自己的力量,也有自己的命运。”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又在李老师的指导下,纷纷亲自拓印寄寓着“年年有余”和“元宝成山”愿景的年画,在亲身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年画这一传统文化的载体。不少同学纷纷表示,本次讲堂激起了大家对年画的重新认识和浓厚兴趣。来自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陈思静同学说:“如今,当代大学生热衷圣诞节愚人节等外国节日,却忽视了我们最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李老师生动的解说和实践,我被年画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来自书院化学专业的陈茹婷,表达了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听了李老师的讲述,亲手拓印了人生中第一张年画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年画这一曾经活跃在民间的艺术精品,需要我们共同的传承。”

同学们正专注地制作年画

 

积极拓展第二课堂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孟院讲堂”是孟宪承书院为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等,推出的系列博雅讲座。在这里,学生们们能够面对面与专家、学者分享其研究成果,了解大家们学术人生的平凡与伟大;在这里,学子们有机会与社会精英近距离接触,品读成功背后的人生故事,为未来的道路带来光芒;在这里,学子们有许多的机会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交流,了解到学校以外的大千世界。孟院讲堂创办至今,已举办了十四次讲座,每次讲座都针对不同学科方向、问题视角为学生提供一次次思想的饕餮盛宴。本学期孟院讲堂围绕“文以化人”的主题,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书院”系列博雅讲座,继上一期《字里乾坤,中国智慧》之后,本期《年年有画画中年》,再次带领师生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美与神韵,在普及中国传统年画知识并现场体验年画拓印艺术的同时,提升了广大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审美品味。

李老师与同学们带着拓印年画合影留念

       同学们怀揣着自己制作的年画,互送新春祝福,本期孟院讲堂也在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落下了帷幕。据悉,文墨堂藏年画精品展现正在闵行校区图书馆一楼展出,涵芬楼近期也配合此次讲堂,专门举办了与年画和年俗相关的精品图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