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3月12日,云和古筝社在博雅艺术中心举办了一次教学活动,活动主题为《浏阳河》这一古筝名曲的练习。《浏阳河》这一曲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多年来一直为人传唱,熟悉的旋律穿透几代人的岁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诞生之初却仅仅只是湖南花鼓戏中的唱段,曲调旋律也和大家所熟知的不一样。
故事追溯到1950年,湖南土改运动开始,当时湘江文工团一批搞文艺工作的年轻人被分成几个工作队下到田头采风,那种热腾腾的生活激情感染了他们中间的每个人,尤其是徐叔华。一天,徐叔华正在田间转悠,听着独轮车碾过泥土时那欢快的咿呀声,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丰收时农民在田埂上推送粮车的那一幕。那一刻灵感击中了他,于是他连夜创作了花鼓戏《推土车》(后改名为《双送粮》),《双送粮》一共分三段,反映农民翻身分得土地的喜悦心情,今天的《浏阳河》便是其中第三段,表达了对家乡人民和生活的热爱。

70年代,古筝演奏家张燕将其改编成为古筝曲,采用变奏曲的形式,巧妙运用了多种指法,使情感表达得更为鲜明。
如今,云和古筝社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共同弹奏这首欢快的乐曲,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浏阳河》的演奏需要左右手的互相配合。在练习《浏阳河》双手配合弹奏之前最好先练习一下有关双手配合的练习曲,待手指活动开之后,再弹奏曲子中的部分。在左右手配合弹奏的同时,要注意掌握好每个手的力度,突出乐曲的主旋律(如一般双手配合时左手为伴奏音其力度要稍次于右手)。

琴声悠扬,思绪也跟着翻飞,转眼就到了活动结束的时候,在这次活动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度过了一段悠闲的时光。小伙伴们下次也要一起弹琴哟!
图:祁嘉孺
文:张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