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3月22日周三下午1:00,由孟宪承书院科创中心主办的16年度“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项目”中期答辩在共享空间208、209、211、212、302顺利开展。
答辩场次经过调整分为A、B、C、D、E五个专场。A、B场主要是理科类项目,C场偏重于调查类项目,D、E场则大多是文科类的项目,教育类项目分布在各个场次里。科创中心有幸在各专场均请到三位或四位学科权威的评审老师对各项目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专业评判与科学指导。
春寒料峭,杏花凌着寒风在冷意袭人的雨丝里黯淡了容色,但科创中心工作人员的热情却并未因乌云晦暗而削减半分。他们早早地来到共享空间布置场地,项目部的人员有条不紊地将答辩所需材料分类摞好,各个场次的负责人员也都提前来到答辩现场,准备工作在答辩开始前十分钟业已布置停当。万事俱备,只等孟院学子胸怀成竹、轩昂气宇,在评委老师前目光如烁、吐露珠玑,一展孟院人的学术风采。
A、B场的项目主要为理科类的项目,参加答辩的同学也大多是理科生,他们逻辑清晰,理性而沉静,陈述中思慧与灼见如火花般时刻闪耀。理科项目诸如“城市停车换乘系统规划研究”、“高校积水研究及解决模型”等立于实用的以及“对风水中科学性的探究与应用推广——以地理学为例”等的重于学术的,都引起在场观摩的同学的浓厚兴趣,评审老师更是在严谨不偏颇的专业性评判的基础上对各个项目提出高屋建瓴的指导与建议,同学们频频点头,并对学术研究的方向与思维方式有了更深的体会。
A、B场的教育类项目也偏重于理科学科,评审老师对各个项目都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在肯定项目前期成果的同时,提出理科学科的教育应重于对学生理性之心的砥砺和理性之思的沉淀。在项目答辩中,物理专业的高岚同学的有关“新高考改革下的大学物理慕课资源库的建立”项目,赢得在场评委老师的一致赞扬,老师们鼓励高同学克服困难将项目做出完满的结果来。理科场碰撞出的思维与真知的闪光,灿然映见孟院学子沉静明慧的理性之心。
C场为调查类专场,参加答辩的项目调查类型与内容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同时延伸至社会层面,如纽带般联结关系密切的两个方面,体现同学们对自身生涯发展与社会融入的认识与考量。如教育调查类的“专业共同体建设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等项目,是基于科学调查研究从而进行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展望,是对自身发展的垫基铺实;“谎言与真相——公众关注事件背后的科普知识传播路径的研究”等项目,表现的是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关怀,代表了学生群体的优良素质。其中褚静娴同学在关于“暑期课程的教学效果及课程设置的研究”的项目答辩中,用优秀的研究成果和富有感染力的答辩演讲赢得评审老师的啧啧称赞,在场同学也掌声久鸣。评审老师点评中说到,大学生应立足于实际,着眼于当代社会,实用重于“野心”,较起凌云志,脚踏实地弥足珍贵。同学们体悟到实用的重要性,同时深感调查研究需严而谨心,明查细心。

D、E两场主要是文科类的项目,古语论书中自有千钟粟,在文科场群立的就是一片从书卷气里生长而出的思想汇聚集合的稻子海黄。“一世人万古桥——蒋性中与尚义桥资料汇编”以及两个分别关于《红楼梦》与《西游记》的影视翻拍研究的项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人文经典在学术与社会中的发展沿革有着独立而晓彻的认识与判断,并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与探索追求。窗外春雨绵密,满树桃花润得清性洁丽,而评审老师的点评也似春风之沐,在文能传典,能致远,能化境的内蕴中,提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应与科学素养齐头并进,提出大学生的人文学术研究不能是闭门造车,亦非古板迂腐,而应是把结合当代影视作品与社会现实等进行的大学生研究作为典范与榜样,体现大学生的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学以经世,术以致用。

D、E场的教育类项目如“非虚构写作理论与实践,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新生长点”、“基于不同文本分类下的初中语文教材导读多样化创新的研究”等都得到了评审老师的中肯评价,老师提出人文教育应作为中国当代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全民的文化品位,是大学生应着重关注的社会热点。参加答辩的同学聆听着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体触到人文学科所负的历史责任与社会担当。而同学们的风采,则似陌上人如玉,菡萏香韵清,在科学严谨的坚实土地上绽出光来,柔而有骨,文质兰心。

此次答辩在同学们和各位评审老师的精彩演讲和深度点评中落下帷幕,春雨未绝,同学们的对科创研究热情也不会停止,他们会在一次次研究中砥砺自我,完满自我,努力成为一个秉承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大学生。同时还要感谢评审老师不辞辛劳,在繁忙的教务工作中抽空为我们的答辩同学进行点评与指导。虽然此次16年度培育项目中期答辩已经圆满结束,但科创之路并不会停止,道漫漫而修远,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科创活动中来,众人齐行而求索!
文:许帅锋
图: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