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团】15、16级思政举行人生导师活动——叶方兴老师专场


1516级思政专业人生导师活动叶方兴老师专场,在20174515:00于共享空间220顺利举行。叶方兴老师在各个方面对同学们作出指导,耐心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同学们受益匪浅。

关于读书:

如何读书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对于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的问题。读书会时读的书需要共识度比较高,因此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同学基础性的专业书更为合适,因为这样的书可以塑造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如叶方兴老师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就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专业研究动态,训练专业思维等。此外,叶老师提到读书比较适合小组一起读,不能自我封闭,应当多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并且,读书要应注重效果,不能流于形式,叶老师告诫同学们:“可以不过做学问的人生,一定要过有学问的人生。”

关于科创:

同学们对于如何实现科研项目选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充满疑惑,基于此问题叶老师提出了两个方法:一是学术梳理;看书看论文进行资料梳理,看以往研究过哪些问题,观察问题研究到那个阶段,避免重复。二是现实梳理;要敏于现实,善于解读文件,发现社会新的情况、新的领域、新的变化,寻找角度、做出相应的理论回应,并且要在用语上做出取舍,术语上避免人的反感。

关于成绩:

大家对于自己的学业成绩都普遍比较的重视,但是同学们也清楚大学更多的是对自己综合素养的提升、知识面的拓展,所以在如何客观、科学的看待自己的学业成绩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疑惑或者盲区。针对此问题,叶老师认为:成绩虽然重要,但不要太过看重。要在大学四年充实自己的思想,多看有价值的书,书的层次要高。充足的阅读量对同学的思维方式塑造有非常大的意义,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会思考的人,不能功利性地单单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关于“朋友无用论”:

15级的学姐想知道叶老师对“朋友无用论”的看法。叶老师认为:社会生活角度上的朋友和国家意义上的朋友是不同的,而“用”这个字在多个角度也有不同的解读,对于“朋友无用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一个观点都是从不同语境下来讲的,要放到特定场景下来理解。

关于上课:

针对有同学提出的“上课感觉很枯燥怎么办?”的问题,叶老师指出:上课学习理论时可能会比较枯燥,但这对于大家知识的提升、思维的训练是很有效果的。如果某个瞬间生活中某一个片段能够与课堂上的某一点产生了联系,激发、衍生了同学的思考,那对于同学的思维提升和老师的教学都是有意义的。

两个小时的人生导师活动让同学们都收获了很多,解答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忠心感谢叶方兴老师的热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