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卓越以引,博雅以培——卓培计划之《批判思维》


       经典导读,让我们对经典名篇有了更深入的解读,审美体验让我们对美与艺术有了全新的感受,而这次批判思维课堂更向我们彰显了人类思维的自由与广博。4月9日下午,卓培二期的成员相聚共享212,跟随孟钟捷老师,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载体,一同去感受批判性思维的魅力与奥秘所在。
       第四讲《批判思维》是由第四小组的读书汇报开始的。第四小组的成员们从对马克思.韦伯的介绍入手,分章节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疑惑。汇报结束后,紧接着的就是争锋相对的自由论辩环节。理性与非理性、演绎还是归纳、韦伯与桑巴特之争孰是孰非……一个个极具思辨性的问题由同学们抛向第四小组,而第四小组也尽力给出他们的解答。在整个过程中,孟老师一直鼓励同学们一起思辨、批判,或许在这一环节并没有得到最终的确定答案,但在彼此的交锋中,对问题本身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质询过后,孟钟捷老师便正式开讲了。老师以韦伯的生平开始讲述,带着同学们一起了解韦伯一生中重要的人物和经历。其中孟老师分析韦伯的思想和著作能够在后世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因素除了与时代脉络很深,晦涩的文本和神秘特质,跨学科发展的历史社会学研究之外,还有他周围的人对他思想的继承或者传播。


       对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韦伯采取的论证结构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书的主要贡献在于,研究了经济蕴含的伦理动机;为伦理寻找合理的解释(究竟是工具理性抑或是价值理性?);凸显了天职观念或人的责任心。
       孟老师在课程中专门为我们展示了此书的相关评价与争论,这些争论有韦伯同时代的人提出的,也有后人所提出的,有的是已经被韦伯进行了再度批判的论点,也有的是韦伯已经无法回应的论点,甚至还有的提出了韦伯论证的硬伤。孟老师展示这些论点,就是希望我们能够辩证地去看待韦伯这本书,能够在其中学习到韦伯等人是如何进行批判的,进而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


       短短的3个小时要想真正读透韦伯的这本书必然是不可能的,但老师在课堂中所强调的研究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却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批判思维》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才刚刚开始。
       按照卓培的传统,课后的激烈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各位同学纷纷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独到想法。
       这次课程的后半部分,孟老师说到韦伯同时代的人以及之后的学者对其理论的批判时,曾说有很多批判可能完全是鸡同鸭讲,因为二者说的完全不是同一个事务。其实我觉得,这种局限性有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就如同生活于当下、生活于中国的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理解处于19世纪末的韦伯的理论的时候,可能在问题的本源上就存在着偏差,许多他论证时所引用的事实或概念也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觉得,这本书中最精彩的,同时对当下的我们最有现实意义的,是韦伯的方法论而非其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观点。正像我们这堂课的主题所强调的,我们更多地是要形成一种批判思维的能力。

——历史专业 王筱淳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被我推进的相当缓慢,深感自己知识储备的匮乏和阅读能力的有待提高。特别是入世禁欲的宗教基础那块儿,面对含义各殊的基督教义,理解起来总是相当艰涩,但阅读经典总要度过这么一个见山不是山的时期。尽管每一次都读的眉头紧锁眼冒金星,可是一旦抓住了浩瀚文明中的一根线条,哪怕是朦朦胧胧地,也是很好的体验。在听课的过程中,最深刻感受到的是老师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理性的批判思维。站在宏观角度,对论证结构进行条理明确的分析,将我们看来散乱的文段紧紧围绕问题的主线串联起来;对批判事实进行冷静客观的反批判,在不断的推翻与重塑中,加深我们对韦伯思想的理解。这些无疑都为我们日后阅读类似文本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和思维模式。

——中文专业 蒲洁

                                                   
       课后按着老师提供的思路又重读了一遍这本书,不再以个人狭义的资本主义观念去强行理解韦伯的观点,而是以韦伯阐述的资本主义精神(理性)进行理解。同时考虑到个人的知识储备,忽略细节,关注于韦伯的论证逻辑,学习到了韦伯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的选取,应用大量历史史实,比较方法论进行论证。学习这种论证方法对我们今后对问题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角度。

——数学专业 方颖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没有绝对,只有相对,那么对于资本主义的起源也是一样,没有一个因素能够完全滋生资本主义,而是各种各样的因素交杂而产生资本主义,这些因素包括韦伯的宗教观念说,包括松巴特的人性贪婪说,这样看来这里的“双重”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双”这个数字化定量化的字眼,而在于“重”这个定性的字眼。所以在我看来,要论证一个资本主义的确切起源,是无意义的。

——物理专业 王玖玉

                                                 
       资本主义起源与宗教集体主义有关,而提升对个人意志的重视,提倡积极自由以达到内在平衡,再通过教化提升人性才是解决新世纪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中也就要求我们不断的重估价值。
       “乌托邦”里的人应该是,而不是一群狄俄尼索斯的信徒,也不应该是美丽新世界中的被机械化的人,也不应该是因荒诞而存在的西西弗,而是直立的、有自我意志的人。

—— 英语专业 宋文钰

                                                
       韦伯注重从精神层面考察资本主义各方面的东西,可是从精神的萌芽直到展现在行为中,需要太多的时间,精神层次的研究有太多的例外,韦伯的宗教理论到底正确与否,谁又能下判断呢?
       不过,我很赞同韦伯理论的钢铁牢笼,无论社会中个体如何,整个社会都可以自主运转。因为我切身体会着。

—— 思政专业 冯桐华

 

                                                 

                                 文:陈登辉 李溶 王玖玉 李甜 诸静娴
                                 图:李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