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批判思维主题的讨论热度还未散去,卓培二期的学员们迎来了具有挑战的全新主题——科学精神。4月16日上午,学员们与周爱民老师一起相聚共享空间212,以人工智能为突破点,深入探讨当今社会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可能。

负责该课程主题的小组成员首先向大家汇报这一周准备的收获与感想。成员从大热的Alpha Go人机对战和冷扑大师开始说起,引入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初步认识,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神经元网络等专业名词,并从生活实例与新研发产品为例,分享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与前景的想法,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反思。

听了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汇报,周老师精彩的授课就从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点展开。从本田公司生产的Asimo机器人入手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插入电影《人工智能》的相关片段,同学们很快被带入至课堂氛围中。

从学科知识层面,周老师通俗地向同学们介绍了Asimo机器人包含的众多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模仿人眼以做出测量和评判的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系统等。对于人工智能研究,分为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应用研究等领域,其中,搜索是最基础的研究方向,当然还包括确定性逻辑、不确定性逻辑、模糊逻辑等等方面的复杂构成。
接下来,周老师就人工智能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展望,还就人工智能在帮助残障人士可能的医学利用浅谈自己的积极预期,甚至在教育界,人工智能都将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力。

课程最后,同学们就一些专业知识和世俗伦理问题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向老师表示请教,包括谷歌研究星际争霸、信息化社会的高度发展会否让人类被信息反噬、人工智能会对未来的教师、医疗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冲击等问题,周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历,一一给出独到、细致的解答。短短三小时的授课,师生交流热烈,思维碰撞活跃,学员们不仅收获了全新领域的知识,也收获了一段令人兴奋的学习体验。
学员感想:
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通过经验数据的累积形成反馈,反过来想,人类也可以学习,训练自己,达到计算速度超快,记忆力超强,可以罗列出所有可能性,还是有能力,有可能性,战胜人工智能的,人类大脑的开发潜力很大,但可能会此消彼长。人工智能对于生活,科学,医学,商业领域都有它的身影,它可以给出较全面,较完善的决策与方案,同时也埋藏着隐患。老师提到拥抱与积极,所以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应该是辅助,互补的关系,对于某些黑暗领域,模糊领域还是应该要有对策的。对于未来教师,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很好的辅助教学,未来也会有相应的很广阔的领域去开发。
面对人工智能未来应用的各种问题,我觉得周老师说的很好,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去理解未来。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次变革都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相信当时也有很多人担心和质疑。但是现在我们并不会觉得信息时代的到来有多么奇怪和弊端,反而这是件很顺理成章的事。那么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它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与其去排斥它,不如去拥抱它。
其实在之前小组交流时,或许是因为看了太多的科幻片的缘故,我们小组成员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更多的集中在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威胁上。而今天经过周老师专业性的讲解后,我才意识到,虽然人工智能已有一个很长的发展历史,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时的“指南车”,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等,但从ASIMO拿杯子动作如此生硬这一点上就可以猜测到,对于人工智能这一领域事实上可能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目前依然掌握在我们人类手中。所以就像今天老师反复提到的,我们应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拥抱技术的发展,将其所长利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或许它的发展的确会带来一些挑战,但我们同样也在不断的发展。
拒绝按部就班,努力让自己成为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人相对于机器而言的自身的优势,在已融入了科技的生活中,依然有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谈到人工智能在智能穿戴方面的应用以帮助残障人士这一点很触动我,因为在我们小组准备演讲的过程中,说到人工智能与伦理的关系,往往都谈到的是在法律、伦理上与我们相悖的地方,会引起各个方面的争论和问题,我们好像总在对它的发展来挑刺,或者说谈及人工智能的用处时都是在讲它在工业与商业上的应用、军事上的应用等等方面。这让我想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虽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但更多的也有出于伦理和人文关怀而做出的努力,比如老师PPT上展示残障人士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能够恢复正常生活,也许在以后,失聪失明的人也能够因为人工智能而重新恢复到正常,包括对老人的照顾等等,这都是出于技术的发展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助,这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今天听了老师的讲课之后感触最大的就是“不管科技如何进步,人类总是能很快进化并开发出新的能力”,所以人类是永远不会被机器人所取代的(从整体的角度上来讲)。我们作为未来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把握住这种进化,努力开发自己独特的能力,这才是我们不被取代的最关键的武器。时代一直在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拥抱新的技术,如果不能适应这种进步,就会很快被淘汰。我们从传统教学转变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只经历了短短的时间,相信要转变到人工智能教学也就在不远的将来。这对未来我们这些经历过高等教育的教师们,我相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将会比其他人更能适应新型科技的教学,更能应对科技的创新给我们教学带来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