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于社会的热点问题,更不用说大学生群体了。为了让同学们对于目前的形势以及相关的专业性的词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深刻的思考,2017年4月20日下午16:30许,15级数学、中文专业、16级数学专业的全体同学便一同走进共享202,参加此次由沙老师主讲的形势政策课,一同探讨西方的核心政治思想。
在课程伊始,沙老师首先向同学们抛出了2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在学习思政类课程的过程中,是否对西方的核心政治思想有所了解;另外,同学们又是否知晓何为保守主义,何为民粹主义?

沙老师热情开讲
每位同学心里可能都模模糊糊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但都并不全面,于是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们继续聆听沙老师更为专业化的讲解,试图从中找寻问题的答案。
沙老师首先从具体的事件出发,如:美国对中国的《十条戒律》隐含文化、思想渗透的观念;美国的通识教育、SAT考试都涵盖政治类的、关于西方思想制度的题目;英国着重推动英国核心价值观;法国300学时的公民教育课等,都让我们对于西方国家的政治思想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概括来说就是:对外进行文化渗透,对内注重核心教育。通过沙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同学们都对西方的核心政治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

同学们积极探讨
接下来,沙老师便与同学们一同“走进西方”,去看看到底何为民粹主义和保守主义。
说实话,在上形势政策课之前,大多数同学对于“民粹主义”一词格外陌生。为此,沙老师首先通过几个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案例,如:“英国脱欧”选举、魏则西事件、连云港反建核废料堆工程等进行引入,并随之给出“民粹主义”的具体定义,也即坚决维护平民利益,只要为民众,就是绝对正确。接下来,沙老师又从“民粹主义”的三大性质、七个要点、三类现实表现以及四种危害对其进行深度解读,更丰富了民粹主义的内涵。当然,在对其有所了解之后,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民粹主义。通过沙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思考得出,克服极端,保持理性,或许就是最好的对待民粹主义的态度。

师生热切互动
在了解民粹主义之后,我们又一同来探讨“保守主义”的相关内容。沙老师同样也从几个具体的案例入手,通过奥巴马医改遭受各种阻力、洛克纳诉纽约州案等事件,引发同学们对于“为何穷人或中产阶级占大多数,但当选的依然是精英阶层”这一问题的思考。
沙老师接着提到,保守主义有自己的道德制高点,同时它的源流复杂,没有抽象理论,但注重实践经验,缺乏系统的严密的体系。保守主义其实也可以说成是保守的自由的主义。
由于专业的差异性,可能有些同学依然不能深刻地理解两种主义的区别。于是,沙老师将喜欢有出息,规矩不能乱的严父和天然对弱者怜悯的慈母比喻为右派和左派,形象化地表明了两者的差异及其各自的特点。
在课程最后,沙老师提到,在面对同样的事情时,有人选择抱怨,将个人的失败归咎于社会,而有人则自我反思,不断奋斗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这与之前所提到的左派和右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或许短短的一小时没办法将这些问题完全解读,但这次形势政策课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思想的大门,相信同学们都能够在课后继续沿着道路前行,去探索前方更美丽的风景。
文:诸静娴
图: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