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劳动节,快跟随小梦一起认识我们身边的劳动模范吧!



       一年一度的劳动节马上就要到了,你一定听过“劳动模范”吧?但你可能还不知道,其实在孟院、在华师大、在我们身边,就有一批全国、上海市劳动模范哦!
       快来跟随小梦,一起走近师大校园的劳动模范们,聆听他们的故事和对未来教师们的嘱托吧!

 

缘起:劳模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早年勤奋努力地学习,学有所成后报效祖国,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最大意义。”这是孟宪承书院2015级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金文泽同学,在采访了上海市劳动模范、我校生物系盛和林教授的笔记里写下的一句真实感言。今年初,他跟随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教授主持的课题《劳模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组,参与了对我校劳模的深度访谈。


       小梦了解到,在最近一年里,这个由孟院师生组成的题组深入采访了我校王建磐、何积丰等十余位全国和上海市劳动模范,并在复旦、交大和我校等10多所高校开展了数百份问卷调查,和金文泽同学一样,参与其中的师生都深受劳模精神激励和鼓舞。近期还传来喜讯,该项目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工会理论研究课题一等奖。

 

王建磐:让每个人身上闪耀“劳模精神”

       劳模就在咱身边!首先,向大家介绍小梦最熟悉的劳模——孟宪承书院名誉院长王建磐教授,他是上海市、全国“双料”劳动模范,曾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如今常常现身于孟宪承书院各类学生活动中……相信身在孟院的你,一定和小梦一样,与我们可亲可敬的王院长有过这样那样的亲密接触。


       现已年近七旬的王院长,仍然活跃在数学教育的世界舞台上,他前年带队为中国拿下2020年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举办权,这可是这一国际教育界盛会首次在中国举办!王院长在采访中回顾了带队申办世界数学大会的艰辛历程中,言语间饱含的满满“家国情怀”和“教育热忱”深深打动了我们!他身上闪耀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精神,也激励着孟院师生不断进步。


【采访笔记】王院长把“劳模精神”归纳为六个维度:
       一是政治上的先进性,忠于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二是工作上满腔激情与精益求精,尽责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三是工作与奉献第一的精神,报酬、待遇、地位都往后靠;
       四是面对挫折不气馁不埋怨,认准正确目标坚持到底;
       五是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协调统一,可为国家牺牲小我;
       六是重视发挥群体效益,要带头引领团队和他人。
【劳模寄语】要把劳模精神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要带好头,自己做好并带动周围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每个人身上都能够有 “劳模精神”的发散展现。

 

何积丰:劳模精神的弘扬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小梦隆重推出的第二位劳模在华师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何积丰教授,他是2007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和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6年还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央视新闻联播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采访笔记】“要把工作岗位看成生命的重要部分”。作为文化传承和灵魂教育,新时期将劳模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要抓住时代特点并注重理想教育,宣传工匠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劳模寄语】大学生想要出成绩,首先要沉得下心来,遵循“心之所向”,坚持自己的兴趣;要有感恩之心,做个有修养有道德有礼仪的人;要勇于面向挑战、主动迎接挑战,不断锤炼自身的抗挫能力。

 

卢娟:劳模精神的传承要注重第一课堂的滋养和日常实践的涵育
       接下来小梦向大家介绍一位和蔼可亲的女性劳模——卢娟教授,她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主任,荣获1985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1986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采访笔记】“问题意识是促使我维持工作热情的重要方面”。作为教师,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关注学生发展和自身人格塑造,一方面与时俱进地学习,围绕学生的需求用好第一课堂主渠道,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乃至素质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关爱身边人,并以身示范,通过第一课堂的滋养和日常实践的涵育,影响、带动其他人。
【劳模寄语】青年学生要以问题出发促动学习,在掌握知识之后内化于心并为之代言。

 

王耀发:劳模精神要具备为人类造福的思想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小梦带大家认识的第四位劳模,相信大家一定见过他——他是金嗓子喉宝的发明人,他的头像曾长期印在金嗓子喉宝的包装盒上,他就是上海市劳动模范、我校生物系王耀发教授。


【采访笔记】“人活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股精神,要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坚持不懈。”虽然劳动模范在不同时期标准会不同,但“劳模精神”的内涵却有永恒之处,尤其是要有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劳模寄语】要专心致志地把学习抓好,年轻时要多学习;要有宽广的接触面,注重学科交叉,建立广泛的学习兴趣;要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有责任心,才能发展出事业心;做科研要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打破传统观念,大胆提出问题。

 

金利通:科研领域劳模精神的发挥要强调不放弃、不言败

       小梦最后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学术成果丰硕的老教授——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我校终身教授金利通教授。他曾担我校化学系系主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并担任多种学术杂志编委、副主编、主编,入选爱思唯尔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采访笔记】“不放弃、不言败”;“先做人,再做事”。劳模精神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
【劳模寄语】科研不仅需要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更需要敏锐的思维和智慧;要关注学科交叉、紧抓学术前沿、关注社会应用;在研究中,应该时刻把握不让研究走老路,而是有所创新、出成效。

 

尾声:劳模精神在师大校园不断传承

       怎么样,坚持跟随小梦看到这里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有收获吧?在劳动节里感受劳模精神的正能量,再合适不过啦!

       小梦相信,劳模精神其实并不遥远,在我们师大学校园里、在广大师生身边,始终活跃着这样一批令人肃然起敬的劳动模范,让我们在崇敬、钦佩、感动之余,也备受鼓舞。他们身上集中展现出来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会在师大校园里闪光,也会在孟院师生中传承并弘扬光大。


 

图/文:“劳模精神”课题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