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第二期卓培活动顺利开展——卓培计划之《教育问题》


53日下午,孟宪承书院第二期卓培学员跟随占小红老师来到位于浦东张江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参访。五月伊始,春色半褪,一踏入二附中的校门,迎面可见一把巨大的“金钥匙”赫然耸立在教学楼正前方,与二附中极富寓意的校徽图案遥相呼应。校园面积并不算大,却拥有着极为完备的教学资源,小巧而精致非凡。东南角的校石上,朱红色的校训“卓然独立,越而胜己”,一笔一划镌刻在了每一位二附中人的心间,成为指导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坐标。

追根溯源,一脉相承

二附中于1958年建校,经三次校舍迁址,现坐落于浦东张江高科园区,2012年又在闵行紫竹园区建立了新校区。步入二附中的校史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历届的知名校友,他们在各行各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学校秉持“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德才兼备创新拔尖人才为使命,不断谱写出无愧于历史的育人新篇章。这里有杰出的教师,师资力量雄厚,特级教师覆盖各学科;这里有杰出的学生,二附中学生在全国竞赛,国际竞赛中均表现卓越。校史馆内陈列的奖杯,证书见证了他们的付出与成功。

 

多元发展,科创助力

二附中历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个学生在三年间至少完成过一项科创课题,而其具体开展模式是以实验室为载体,通过这一平台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参访中我们了解到,学校的实验室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基础实验室,另一个是科创实验室。基础实验室主要用于上课教学,为二附中的学生在高中三年完成100个实验的目标提供了硬件支持。在科创实验室里,实验药品比基础实验室更丰富,实验设备更齐全,为学生们进行科创实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据二附中老师介绍,学校对于实验员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一般都要求博士学历,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自身技术过硬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指导。

学校在科创培养方面极具个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中,有了一个良好的衔接,尤其是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上,都有了极强的提升。

 

立德树人,创新培优

在参观完实验室后,二附中的副校长娄维义、教导主任洪燕芬老师就学校的办学模式以及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做了深入介绍。讲座中,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华师大二附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为之深深震撼。“卓然独立”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在高考的残酷竞争压力下,二附中仍坚守立德树人、创新培优。“N个百分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实验班鼓励创新,激发兴趣,发掘潜质,培养未来科研领军人才;国际课程融贯中西,视角开阔,力争一流。

二附中娄维义副校长为大家介绍二附中的培养理念

 

二附中教导主任洪燕芬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二附中教学工作

菁菁校园,桃李芳华,二附中卓越的教育培养了卓越的人才,众多学子无论在学科竞赛还是科研创新都能大放异彩。但二附中从不会停止她前进的步伐,“越而胜己”是亘古不变的追求。超越是由内而外的,比较是基于自身的,自我审视,不断革新。在高考改革背景下,二附中也会不断调整,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实现更好的个性化教学。

一下午的参访很快结束了,但留给大家的思考却很多。对于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学员们来说,此次的参访无疑是一次了解中学教育的绝佳机会,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未来的教育行业将会有更高的人才要求,这为大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附中先进的教育模式与办学理念深深触动了学员们的心,参访归来后,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二附中的教育能够最大程度与大学教育相衔接。大部分高中对于学生的教育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大学教育更强调自主性。二附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战略能够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和了解在大学才能做的事情,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就对这些有了一定了解和实践,能够跟大学基本接轨,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未来教师,任重而道远。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刘槿

参访完二附中更加觉得自己的教师之路任重而道远。要想育人先要育己,只有自己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高度才能胜任今后的教育发展趋势下的新型教师。而且在当前提倡创新型人才的大形势下,作为教育者,更要学会引导,要着重考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养。

——物理学专业 王淼

二附中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切合实际的办学理念的指导,离不开专业知识精深和教学方法独到的教师的循循善诱,离不开勤奋刻苦的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离不开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过硬的科研条件,四者不可偏废。可以说,二附中的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开启了一种循环,优质生源-科学培养-骄人成绩-更优质的生源。

——化学专业 翁宇欣

华二,没有顺应应试教育的潮流,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开拓先进教育理念的先驱者,卓越,卓然独立,越而胜己,自己与自己相比较,超越自我。华二学生的身影在科研,竞赛,社团,社会实践里,而且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是他们的各学科成绩依然位于前列。在学习与活动中找到一种平衡,在过程中投入执着,这应该就是华二人的一种态度。

——物理学专业 周文雅

太听话,缺乏责任感,过于功利…娄老师在列举这些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时,我也在时刻反省自己,是否已成为了被应试枷锁牢牢捆绑住的那批人,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二附中的学生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享有了全国顶尖的教育资源,在一个追求卓越创新科学创造的开放环境中,暂时远离应试的枷锁最大程度地发展自我,无异于带着镣铐翩然起舞。

——汉语言文学专业 蒲洁

 

 

文:郭烨宁 蒋铖昊 蒲洁 刘 婧 周文雅

图:李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