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笔尖到足跟,公益的火星在呵护中渐燃;从绒衣到短衫,公益的热情在岁月中渐长。5月17日,“益”行人Live公益实践营结营仪式在共享空间202隆重举行,精彩的答辩和激动人心的颁奖为为期一个月的公益实践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小组答辩,展示成果
小组答辩环节,优秀的公益实践者们将小组实践成果娓娓道来。在公益实践过程中,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温暖他人,拥抱公益,用言语和行动诉说着——一朝绚烂的背后,必有风雨兼程。
“我们的组员首先利用废品制作了一系列展品,之后开始‘暴走’,从老师办公室到教室再到寝室,宣讲我们的理念——垃圾分类和废物利用。其实,公益在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从自己做起,从而影响身边的人,生命影响生命,为身边的世界带来一丝绿意。”——“绿行者联盟”小队

“绿行者联盟”小队展示
“这次我们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给中学生进行科普,包括起源之谜、生命长河及演化之道,尽管时间比较紧凑,压力比较大,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一同进步,一同成长。”——“科普益+7”小队

“科普益+7”小队展示
“我们与老兵一起庆祝端午佳节,听他们讲以前的军旅生活,和他们一起包粽子,和小朋友唱红歌。向老兵致敬的同时,还给他们带去了爱与陪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怀。”——Lemonade小队

Lemonade小队展示
苏振兴老师讲话
在三个小组的成果展示之后,苏振兴老师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参与本次“益”行人Live公益实践营的感受,以及在指导过程中组员们带给他的感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在为期中考试忙碌的同时,还坚持与组员们并肩作战,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尝一尝酸甜苦辣,才能从中体味公益,更好地培育公益精神。我们要知道,公益是非功利性的,让我们带着一颗非功利的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苏老师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讲话,是由数字谈起。首先是三个定律:爱的惯性定律、爱的守恒定律以及爱的相互作用。其次是四个符号,分号代表着一个段落还未结束,公益还会有创新;冒号代表分享与提高,将公益精神延续下去;问号代表着探索与思考,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叹号是留给未来的,即带着公益的爱继续前行,共创未来。听了苏老师的发言,大家对于公益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投身公益事业的信念。

苏振兴老师讲话
颁奖仪式,激动人心
在结营仪式的最后,是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本次活动设置小组奖项3个(“最具创意奖 ”、“最佳理念奖”、“最具温情奖”),并评选出了优秀营员6名。获奖结果如下:
小组奖项
最具创意奖:绿行者联盟项目 (“绿行者联盟”小队)
最佳理念奖:上海自然博物馆科普行动——与中学社团兴趣拓展对接项目(“科普益+7”小队)
最具温情奖:致敬老兵——忆峥嵘岁月项目(Lemonade小队)
优秀营员名单:
社区组:张佩泽 陈 杨
校园组:李文艳 王志杰
科普组:李照清 张秋荣

优秀营员
行走于公益之路,会遇见无数匆匆过客,但也能觅得一二“有趣”灵魂。正如在“益”行人Live公益实践营的平台上,公益人因公益结缘,惺惺相惜,在淫雨霏霏的春末夏初,成为彼此心中的暖阳,也温暖了他人。
公益之事,无关风花雪月,惟有热忱与坚毅,柔情与笃定,才能让公益在熹微处闪光,在荆棘中绽放——人生如逆旅,公益作桨,一苇以航。

营员合照
此次“益”行人Live公益实践营就此拉上了帷幕,但在公益的路上,我们将会遵循“三个定律”、带着“四个符号”,砥砺前行,永不止步。
文字:卢宛铃 沈 阳
图片:苏振兴 公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