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5月5日下午,“益行人live”公益实践营科普小组在上海市自然博物馆圆满完成了此次公益实践营项目的具体实践。从公益营开营以来,经过了为期二十天的项目准备,小组成员群策群力、精心策划的“上海自然博物馆科普行动——与中学社团兴趣拓展对接”公益项目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具体实践环节。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孟宪承书院公益中心及苏振兴老师的支持和配合下,小组成员和西南位育中学生物社团的同学们一起享受了短暂却充实的自博馆探索之旅。
首先,我们科普小组对来自西南位育中学生物社团的老师及同学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接着小组成员向老师及同学们介绍了我们此次实践的活动主题——科普带动思考与创新;活动特色:多学科与生物的交叉应用;最后安排了活动的具体流程。

刘扬、杨蓉同学介绍活动安排
首先开展的是我们的教学环节,我们来到了自博馆的“起源之谜”展区,宇宙大爆炸,米勒实验都引起了同学们的头脑风暴,臧银鑫同学精彩的演讲还吸引了许多自博馆的游客。小组成员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擦出了思想的火花。

走近“起源之谜”——“米勒实验”大揭秘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生命长河”展区,李照清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各种有趣的生物标本,并将数学思想融入生物知识,寓教于乐,娓娓道来。黄金螺线、种群动力学方程、数学建模思想都使同学们听完感触颇深,纷纷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俯瞰“生命长河”——发现自然中的数学艺术
最后,我们来到了“演化之道”展区的“达尔文中心”。张秋荣同学以“有无相生”引入达尔文进化论,讲述了达尔文的“贝格尔号”航行的有趣故事,激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最后,她还结合历史、宗教、哲学知识阐释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引起了同学们的深刻思考。

迈向“演化之道”——追溯“贝格尔号”航行
教学环节结束后,小组成员和师生们在美丽的蝴蝶墙前集合,小组成员以问卷形式针对同学们对于此次公益项目的收获和建议做了反馈调查。大家亲切交谈,分享了心得与体会。最后,大家用相机定格下了此次科普与公益的美好邂逅。

活动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有人说:公益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别人。“水滴虽微,渐盈大器”,今天的一点一滴也给予我们每个人一份欣慰与感动,一份动力与期许。我们将永远珍藏今日的馈赠,载着自己的记忆和绮梦,向着公益理想扬帆起航!
我们是“科普益+7”小组,成员:李照清、臧银鑫、赵堃池、沈露兰、刘扬、张秋荣、杨蓉
文:张秋荣
图:臧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