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1月30日下午六点,在共享空间216房间,根据同学们的实际需要和现阶段的学习成果,吕志峰老师为2015级中文系一班的同学们展开了教师技能相关知识的人生导师活动。
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吕志峰老师首先告诉大家要学会正视自己的新生的教师身份,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随后,陈瑱昊同学主动上台展示了20分钟左右的微课。
陈瑱昊同学以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为教学内容,为大家上了一节十分生动有趣的高中语文课。他以昭君出塞的视频为导入,加入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读,迅速将大家带入了课堂中,再分析诗歌情感内容,引经据典,将情感和课文内容相结合,构建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语文课。

陈瑱昊同学《咏怀古迹(其三)》的教学
展示结束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讨论了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三位发言的同学根据自己理解的高中教学情况,指出了重点字词把握不够,情感讲解不太到位等问题。16级同学也指出出,引用了太多典故使得课堂太复杂,学生导致理解困难的问题。在发言的同时,大家也开始反思自己,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同学们积极交流讨论
吕志峰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首先,吕老师提出了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吕老师指出,教学目标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而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整个单元,甚至整部教材,把难度与教学主题相结合。第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吕老师指出了陈瑱昊同学上课中忽视的杜甫诗的对仗特点,诗歌分析引入太多反而增加了学习难度的问题。吕老师告诉我们,高中教学,不能太过刻意的引导,主观强加给学生思想,要做到合理预设,符合考试需要和学生情感陶冶的需要,使得语文课堂不枯燥,不生硬。第三,吕老师提出了教师表和里的问题。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学本体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再加以板书、普通话等的辅助,使得语文课堂既吸引学生,又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在不增加负担的同时,让学生能收获得更多。
最后,吕志峰老师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给我们留下了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学应该如何保持新鲜感?教学到一定的程度应该如何往前走?工作后如何处理师生、同事之间的关系?”在场的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吕志峰老师认真做出点评
在这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导师活动中,通过同学的展示和吕老师的讲解,每个同学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和思考。对于即将成为一个老师的自己,又多了几分成长和反思,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位同学,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