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团】15级思政专业第二次思政讲坛顺利举办


       2017年12月14日,2015级思政一班的共享空间212举行了本学习第二次思政讲坛活动。闫敏同学主持了本次思政讲坛活动。

(主持人 闫敏同学)

       第一位讲课的是计楚婧同学。计楚婧同学讲课的主题是经济生活的第二课的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她首先复习了第一课的内容,由第一课内容的货币、商品引出本课所要讲授的关于价格的内容;其次以南瓜价格变化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在故事中寻找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后通过表格总结学生发言的内容,并从学生所找到的气候、时间等间接因素中归纳出直接因素——供求关系;接下来仍然让学生在一个关于南瓜的故事中寻找决定价格的因素,并进行总结;然后运用一个逻辑表格解释商品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问题“利润不高的瓜农该如何提高利润”,在同学们提出各种措施后进行总结。


(主讲人 计楚婧同学)

       对于计楚婧同学的讲解,郭烨宁同学首先肯定了这堂课的优秀,并指出其中的一点不足,即第二个问题的讨论题设置顺序应该更换,要先讨论价值,再讨论定价,因为价值决定了价格。

(点评人 郭烨宁同学)

       包华丽同学也做出了点评。她认为计楚婧同学以南瓜的案例贯穿整堂课,这种一例到底的做法值得学习;同时也提出了建议,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讲解。

(点评人 包华丽同学)

       冯桐华同学则对计楚婧同学所说的某瓜农个别劳动生产时间较短会形成市场垄断中的“市场垄断”这个词提出疑问,她认为这个词在这里并不准确。

(点评人 冯桐华同学)

       第二位主讲人是彭鹏同学。彭鹏同学此次授课的主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大家公认的较难讲解的一课。彭鹏同学首先带着学生温习之前所学过的人民代表大会以及人大代表等相关知识引出今天所要讲解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次通过视频导入,提问学生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接下来区分了国体与政体的区别,并以表格的形式解释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然后讲解了人民代表大会的优势;最后用材料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总体上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解。

(主讲人 彭鹏同学)

       对于彭鹏同学的授课,李楠同学认为这节课跟高中的政治课比较像,有中学上课的感觉,同时提出了他的建议。首先他认为PPT的颜色过于压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来就是很枯燥的一节课,应该搭配较为活泼的PPT背景;其次PPT有太多与内容无关的配图可以去掉,以及有些字体的颜色不清晰应修改一下;其次,在提问互动的环节中,问题相对比较难,不太适合新授课;最后还建议可以缩减授课内容,将可讲细、讲精。

(点评人 李楠同学)

       冯桐华同学认为“民主集中制”是要单独解释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不应仅仅一笔带过。同时她还认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划分不太正确,“为什么”中的“基本内容”可以挡在“是什么”中讲解。
       包华丽同学认为板书应该在讲课的时候边讲边写,帮助同学识记、理解,而不应该趁同学在看视频的时候写。
郭烨宁同学认为本堂课的课堂生成把握得很好,但是板书应该要写全,尤其是标题要写全;其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在答题中才需要的逻辑顺序,在新授课上可以直接写“含义、内容、措施”等词汇而不用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划分。
       刘萌萌同学认为一开始的视频内容似乎与提问的内容关系不大,学生很难在视频中找出问题答案,并且视频的内容较为枯燥,不适合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节本来就枯燥的课程中出现。

(点评人 刘萌萌同学)

       点评结束后,全班同学自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堂课该如何讲解进行了讨论。思政讲坛一路走来见证了主讲同学的成长,同时也见证了每一位听众的成长。愿我们在成为教师的路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