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孟宪承书院举行2017导师工作交流会


1220日下午,孟宪承书院在共享空间220举行了2017导师工作交流会。共有33位来自孟院各专业的人生导师出席本次交流会。会议由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主持。

交流会开始,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代表书院感谢导师们一年来对学生尽心尽责的帮助和指导。书院学生的点滴成长,离不开每位导师的悉心付出。导师工作已经成为书院养成教育、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有效载体。吴薇院长表示,希望借助交流会的形式,一方面让各位导师对书院的学生培养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增进导师之间的交流,促进相互借鉴,推动书院导师制度的发展。

随后,参会导师纷纷畅谈承担导师工作的亲身感受,分享工作经验同时也提出困惑,交换经验。

接地气为风格,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解答学生学习、生活困惑

    地理科学学院的吕红华老师、张琦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章瑛老师和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张秋卓老师分享了他们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的经验。他们表示,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接地气,尽可能地为学生解答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更多地以自身经验、感受与他们分享。针对学生提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耐心引导学生踊跃提问,大胆分享。张秋卓老师还表示,在孟院的导师工作中也收获良多,感谢书院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宝贵经验的机会。

科研为抓手,将导师工作与科研相结合,增强学生学术能力

交流会中,多位导师提到将科研与导师工作相结合,引导同学们培养科研思维,增强学术能力。但是,在此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以便进一步改进。政治学系的王向民老师提出,首先,做好一个科研项目,需要人员稳定的科研团队;其次,在进行科研项目之前,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较长时间的科研培训;最后,如何更好地将导师的科研与导师工作相结合,是值得每一位人生导师思考的问题。

书院为平台,将通识教育融入导师制,构建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有效平台

历史学系的郑寅达老师分享了他近年来参加孟院人生导师工作的情况和感受,肯定了书院导师制在学生教育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郑老师在导师工作中通过主题交流的形式,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对此,吴院长回应,郑老师的做法给书院导师制的完善带来了启发。孟宪承书院以社区制、导师制、通识教育为特色,在今后的导师活动中可以融入通识教育,鼓励导师们每学期开展通识性的讲座,让学生们在跨学科的第二课堂中得到全面的自我提升,从而构建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有效平台。

最后,吴薇院长对本次交流会做出总结,书院在学生教育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一直努力探索导师制。书院会一如既往的坚持学在大学,合力育人的理念,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导师交流会进一步增强了人生导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使各位导师充分了解书院本科生教育培养现状,促进书院人生导师指导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通过交流沟通,人生导师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学习,为今后更加多思路、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导师工作给予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书院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对于书院学生教育更好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指引作用。